首页> 中文学位 >KIR基因与部分环境因素对HIV感染及疾病进展影响的初步研究
【6h】

KIR基因与部分环境因素对HIV感染及疾病进展影响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HIV经性接触和血液等途径传播,不同人对HIV的易感性有所不同,感染HIV后,其疾病进程也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既与广义的环境因素(病毒亚型、感染途径、合并感染等)有关,又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其中宿主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特性是重要的遗传影响因素之一。在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功能中,KIR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同HIV-1感染的易感性、感染过程和结果密切相关。目前国外对于KIR基因多态性与HIV+/AIDS关系的研究较多,但结果却不一致,而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对此,本课题首先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对既往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获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和指导;然后以人群(HIV+/AIDS患者)为基础,对HIV感染者和AIDS艾滋病患者的KIR基因及和部分环境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探讨其对HIV感染后病程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HIV+/AIDS患者病程发展中相关因素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检索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收集KIR基因多态性与HIV感染/AIDS关系的全文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在全面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对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2、采用流行病学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部分经江苏省疾控中心确认的汉族HIV+/AIDS患者监测队列,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病程信息、治疗信息等),并采集静脉血、首段尿等样本。3、采用PCR-SSP法检测研究对象的KIR基因;用鉴定培养基进行Uu与Mh的初步分离和鉴定,并进一步经过滤培养和特异性PCR试验进行确认;对艾滋病相关支原体Mg、Mf、MPe和Mpi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4、根据资料类型和分析需要,建立EpiData和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结合实验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选用频数分布、中位数等描述性分析,X2检验,秩和检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Cox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
  1.Meta分析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6篇有关KIR基因多态性与HIV+/AIDS关系的研究提示,KIR3DS1基因是HIV感染或(和)艾滋病易感性的保护基因(P<0.05),其合并OR值为0.65,95%CI(0.48-0.88)。
  2.用PCR-SSP法在江苏省HIV+/AIDS患者人群中检出了全部16种KIR基因,分别为2DL1、2DL2、2DL3、2DL4、2DL5、2DS1、2DS2、2DS3、2DS4、2DS5、3DL1、3DL2、3DL3、3DS1和假基因2DP1、3DP1。共观察到28个基因组合型,其中10种为首次发现。
  3.443例HIV+/AIDS患者KIR3DS1基因出现频率为35.0%,基因频率为0.19。
  4.现场调查及实验检测结果显示,KIR3DS1基因可能与HIV感染病程的快速发展有关,OR值为1.93,95%CI(1.06-3.51)(P<0.05)。
  5.解脲脲原体(Uu)可能与HIV感染病程的延缓发展有关,OR值为0.35,95%CI(0.14-0.89)(P<0.05)。6.感染HIV时的年龄越大,疾病进程越快,越容易发展为AIDS,进展为AIDS的风险是低龄组的2.02倍,95%CI(1.19-3.42)(P<0.05)。
  研究结论:1.携带KIR3DS1基因可能降低HIV感染的易感性,但可能与加速HIV感染阶段的疾病进程有关。
  2.感染HIV时年龄较大者,其病程发展相对较快。
  3.应进一步扩大样本含量,收集感染信息,开展前瞻性研究和体外实验研究以确定KIR基因及环境因素在生物学上对HIV+/AIDS疾病进展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