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KIR/HLA基因与HIV亚型对HIV感染及疾病进展影响的初步研究
【6h】

KIR/HLA基因与HIV亚型对HIV感染及疾病进展影响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前言

第一章 中国人群HLA-B基因多态性与HIV关联性的Meta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资料来源

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3 文献筛选评估与信息提取

1.1.4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文献检索结果

1.2.2 Meta分析结果

1.2.3 敏感性分析结果

1.2.4 发表偏倚评估

1.2.5 失安全系数计算

1.3 讨论

第二章 KIR/HLA基因多态性与疾病进展关系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调查内容

2.1.3 静脉血采集

2.1.4 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2.1.5 KIR3DS1基因检测

2.1.6 HLA-B基因型检测

2.1.7 HIV/AIDS人群的病程进展分组方法

2.1.8 实验的质量控制

2.1.9 伦理学审查

2.1.10 统计与分析方法

2.2 KIR3DS1基因检测结果

2.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2.2.2 研究对象KIR3DS1位点基本情况

2.3 HLA-B基因检测结果

2.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HIV/AIDS人群)

2.3.2 研究对象HLA-B基因型基本情况

2.4 讨论

2.4.1 HIV疾病进程相关研究

2.4.2 KIR3DS1基因在HIV感染及疾病进程中的作用

2.4.3 HLA-B基因型在HIV感染后疾病进程中的作用

2.4.4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第三章 HIV-1亚型与疾病进展的关联研究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调查内容

3.1.3 静脉血采集

3.1.4 CD4+T细胞绝对计数

3.1.5 HIV亚型鉴定

3.1.6 HIV/AIDS人群的病程进展分组方法

3.1.7 实验的质量控制

3.1.8 伦理学审查

3.1.9 统计分析方法

3.2 结果

3.2.1 HIV/AIDS人群基本特征

3.2.2 PCR扩增及序列鉴定

3.2.3 HIV/AIDS患者病毒亚型流行特征

3.2.4 不同疾病进展组的亚型分布差异

3.2.5 HIV-1亚型、KIR/HLA及其他环境因素对AIDS病程影响的生存分析

3.3 讨论

3.3.1 江苏省无锡市HIV/AIDS人群的基本特征

3.3.2 HIV-1 env区域PCR扩增及亚型鉴定

3.3.3 研究对象病毒亚型流行特征

3.3.4 疾病进程影响因素

3.3.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HIV-1亚型及其研究进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不同个体对HIV的易感性及感染后病程的发展与预后存在很大的差异,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从HIV感染发展到AIDS有数月至数年长短不一的潜伏期,其主要受病毒生物学特性、宿主的遗传特征和免疫应答的影响,宿主遗传特性中KIR/HLA基因及配受体对的作用值得关注。本文首先通过Meta分析,研究中国人群HLA-B基因与HIV易感性及疾病进程的关联性,进而确定可能的KIR/HLA配受体对。同时结合不同HIV亚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HIV感染易感性和疾病进程快慢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阐明HIV/AIDS患者感染及病程发展中相关因素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1.采用循证医学获取最佳证据的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检索已发表的中国人群HLA-B基因多态性与HIV关联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同时追溯其参考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使用Revman4.2及SAS9.1.3进行Meta分析。2.流行病学调查:以江苏省无锡市疾控中心确诊的HIV/AIDS人群、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信息、治疗信息等),并采集其静脉血。3.提取静脉血标本的核酸,采用PCR-SSP法检测KIR3DS1基因;PCR-SBT法进行HLA-B基因分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并测序,以进行HIV亚型的判定;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数。4.多重横断面调查:获取研究对象的多次CD4+T细胞计数结果以进行病程进展情况分组。5.建立Excel数据库,使用SPSS19.0软件结合流调资料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统计描述,x2检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统计描述,HIV疾病进程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数据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K-M法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1.Meta分析共纳入13篇文献。8篇关于HLA-B基因多态性与HIV疾病进程,研究结果显示,HLA-B*27、HLA-B*51、HLA-B*58和HLA-B*35等位基因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0.49(0.26~0.92)、0.61(0.44~0.85)、0.65(0.43~0.98)和1.87(1.24~2.82); HLA-Bw4/Bw4、HLA-Bw4/Bw6、HLA-Bw6/Bw6基因型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0.61(0.42~0.90)、0.76(0.58~0.99)、1.67(1.28~2.19)。5篇HLA-B基因多态性与HIV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提示HLA-B*37、HLA-B*46和HLA-B*39等位基因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1.62(1.04~2.52)、1.19(1.02~1.39)和0.67(0.47~0.95)。2.343例HIV/AIDS人群和354例健康人群的KIR3DS1基因检出频率分别为37.0%、52.5%,基因频率分别为0.206、0.311。KIR3DS1基因在健康人群和HIV/AIDS人群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952,P=0.0007)。3.疾病进展缓慢人群中HLA-Bw4/Bw4基因型检出率较高。HLA-Bw4/Bw6、HLA-Bw6/Bw6基因型检出率在不同疾病进程人群中未见统计学差异。不同KIR3DS1/HLA-B联合表达在不同疾病进程人群中也未见统计学差异。4.本研究人群感染HIV-1亚型包括B(欧美)、C(南非C、印度C)两种亚型和01_AE、07_BC、08_BC、15_01B四种流行重组型。其中01_AE所占比例最高(58.6%),07_BC、15_01B病毒变异性最大。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传播途径人群的病毒亚型存在明显的分布差异(P<0.05),同性传播人群比异性传播人群的重组型01_AE比例更高(P<0.05)。5.HIV感染后未用药人群CD4计数随时间变化呈波动变化但总体呈下降趋势。6.KIR3DS1基因与HIV感染后未用药人群的疾病进展呈负相关(P<0.05)。7.用药人群中研究发现感染途径为同性传播与HIV/AIDS疾病进展呈正相关(P<0.05)。8.01_AE与AIDS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KIR3DS1基因与AIDS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
  研究结论:
  1.Meta分析结果提示HLA-Bw4/Bw4、HLA-Bw4/Bw6基因型与感染HIV后疾病进展呈负相关;HLA-Bw6/Bw6基因型与感染HIV后疾病进展呈正相关。
  2.具有KIR3DS1基因者对HIV易感性相对较低,且与感染HIV后疾病进展呈负相关。
  3.HIV-1的01_AE亚型与AIDS的发生呈正相关,且同性性传播人群01_AE亚型的感染比例更高,为解释MSM人群感染HIV后的疾病快速进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4.传播途径与HIV感染后疾病进展相关,其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