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大跨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
【6h】

基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大跨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GIS在大跨空间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1.2.1 GIS的概念及功能

1.2.2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意义及其发展历史

1.2.3 国内外对GIS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3 结构损伤识别的研究现状

1.3.1 结构损伤检测的概念

1.3.2 结构损伤识别的方法

1.3.3 大跨空间结构的损伤识别研究现状

1.3.4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大跨空间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2.1 反应谱法基本原理

2.2 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2.2.1 材料本构关系

2.2.2 Mises屈服准则

2.2.3 随动强化

2.2.4 恢复力特性计算模型

2.2.5 单元选取

2.2.6 运动方程的建立

2.2.7 震动方程的求解方法

2.2.8 地震波的选取

2.3 工程背景简介

2.4 拟静力分析(反应谱分析)

2.4.1 结构动力特性

2.4.2 多遇地震组合

2.4.3 罕遇地震组合

2.5 动力分析

2.5.1 结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

2.5.2 结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2.6 结构动力安全性能分析

2.6.1 塑性铰模型

2.6.2 结构塑性发展全过程

2.6.3 结构的破坏准则

2.6.4 超载安全系数及延性系数

2.7 拱支网壳结构

2.7.1 结构动力弹塑性全过程分析

2.7.2 结构动力安全分析

2.7.3 结构动力延性分析

2.7.4 屋面开洞大小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2.7.5 屋面矢跨比大小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GIS的大跨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

3.1 引言

3.1.1 大跨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预期功能

3.2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构成

3.2.1 传感器子系统

3.2.2 信息采集及处理系统

3.2.3 通信传输系统

3.2.4 信息分析和损伤检测系统

3.3 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3.3.1 MAPX概述及对象属性结构

3.4 系统数据库开发

3.4.1 大跨空间结构基本属性信息数据设计

3.4.2 数据库设计

3.4.3 数据库开发

3.5 大跨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主界面

3.5.1 文件管理

3.5.2 属性信息

3.5.3 地图管理菜单

3.5.4 视图菜单

3.5.5 工具菜单

3.5.6 设计图纸菜单

3.6 损伤检测系统

3.6.1 数据库的建立

3.6.2 监测数据的采集和更新

3.6.3 视图

3.6.4 显示振型

3.6.5 显示标注

3.6.6 分图层显示

3.6.7 杆件截面信息

3.6.8 损伤类型

3.6.9 传感器

3.6.10 查询信息

3.6.11 损伤检测

3.6.12 专题地图

3.6.13 高级查询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大跨空间结构的损伤识别

4.1 人工神经网络

4.1.1 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

4.1.2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

4.1.3 MATLAB神经网路工具箱

4.1.4 损伤识别的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参数的选取

4.2 基于位移时程和RBF神经网络的大跨空间结构损伤识别

4.2.1 结构损伤分类

4.2.2 结构损伤程度和损伤等级

4.2.3 特征点的选取

4.2.4 损伤样本的构造

4.2.5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类型及程度的判断

4.3 加速度时程响应方差变化率应用于损伤识别

4.3.1 结构损伤类型及程度的判断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