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机制研究
【6h】

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高等教育目标的文献综述

2.1.2 高校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的文献综述

2.1.3 高校绩效评价方法的文献综述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高等教育相耦合的文献综述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第三章 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机制分析框架

3.1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1 新公共管理理论:高校绩效评价的制度基础

3.1.2 委托代理理论:高校绩效评价的契约前提

3.1.3 增值性评价理论:高校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

3.1.4 人本管理理论:高校绩效评价的人本导向

3.1.5 可持续发展:高校绩效评价的核心使命

3.2 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机制的内涵

3.3 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机制的逻辑框架

3.3.1 高等教育“三域耦合”再生产过程模型

3.3.2 高校可持续发展结构模型

3.3.3 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结构模型

第四章 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国内外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现状

4.1.1 国外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现状

4.1.2 国内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现状

4.2 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初选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主观建构绩效指标体系

第五章 人本导向的部属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

5.1 研究样本与变量选取

5.2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绩效指标筛选

5.3 基于聚类模型的第二轮指标筛选

5.4 部属高校的类型划分及依据

5.5 主成分分析法在绩效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

5.6 部属高校的绩效评价与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愈发关注,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和教育资源投入的相对不足以及配置的不协调等矛盾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旗帜鲜明的提出,高校需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本文以“三域耦合再生产模型”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对部属高校的投入和产出进行绩效评价,以考察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是否得到了有效使用,资源投入是否带来了应有的产出。一方面,有助于帮助高校诊断办学成效,促进高校形成和强化成本意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为政府依据高校绩效状况调整财政拨款提供参考,推动高校不断改善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率。
  文章首先从新公共管理、委托代理、增值性评价、人本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对高校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机制的内涵,以高等教育“三域耦合”再生产过程模型和高校可持续发展结构模型为支撑,形成了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机制的逻辑框架。接着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从政府主导和社会主导两个维度,具体分析了英美两国实施高校绩效评价的情况,结合我国政府和学者开展高校绩效评价的现实背景,阐述当前我国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情况,根据逻辑框架构建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初选体系。实证方法首先采用典型相关模型和聚类模型将初选指标进行了两轮筛选,最大程度消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随后按照《高等教育学校(机构)基层统计报表》的填报情况将部属高校按照“综合类”、“大理类”和“大文类”的分类进行了划分,充分体现了绩效评价的公平性、合理性、科学性的要求;进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于部属高校按类别、客观地计算了指标权重;最后建立高校绩效评价模型,分类别计算各高校2012年的投入、产出指数和综合绩效指数,依据综合绩效进行排名,对部属高校绩效情况进行了体现。最后,根据各部属高校的绩效表现,从完善机制和提升绩效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了建议与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