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研究
【6h】

基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贫困户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

1.2.2 关于农村扶贫方式的的理论性研究

1.2.3 关于影响财政扶贫绩效问题的研究

1.2.4 关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体系的探索性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创新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2.1 人本导向综合绩效的基础理论

2.1.1 人本资本结构理论

2.1.2 契约理论

2.2 人本导向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的基础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价值工程理论

2.3 基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模式的理论依据

2.3.1 体现经济发展质量的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2.3.2 包容性增长本质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

2.2.3 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形成研究

3.1 中国经济换档期前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分析

3.2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架构研究

3.2.1 绩效评价客体之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项目

3.2.2 绩效评价主体之审计部门

3.2.3 绩效评价方法之基于“互联网+”审计部门有效运行

3.2.4 基于“互联网+”人本导向的绩效评价需求方:财政部门

3.2.5 基于“互联网+”人本导向的绩效评价需求方:非财政部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当前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

4.1.1 尚未形成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评价

4.1.2 尚未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4.1.3 没有人本导向绩效考评的目标激励和责任机制

4.2 基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绩效评价模式设计原则

4.3 基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3.1 基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

4.3.2 财政扶贫项目综合绩效考评综合指标的制定原则

4.3.3 基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指标设计

4.3.4 基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类实证检验

4.4 基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绩效评价指标相关性实证检验

4.4.1 样本数据选择

4.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3 相关性分析

4.5 战略转变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模式协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模式实证检验

5.1 构建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人本资本绩效评价计算公式

5.2 “互联网+”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模式应用设计

5.2.1 基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属性设计

5.2.2 基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审计主体设计

5.2.3 “互联网+”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审计设计

5.3 基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人本资本绩效评价排名

5.4 基于熵权法和TOPSIS法验证财政扶贫综合的绩效排名

5.4.1 财政扶贫综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4.2 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系数

5.4.3 基于TOPSIS法财政扶贫综合的绩效评价

5.5 基于直觉模糊法验证财政扶贫综合的绩效排名

5.5.1 直觉模糊方法

5.5.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5.5.3 基于直觉模糊加权平均算子的财政扶贫绩效评价

5.5 基于直觉模糊加权几何算学酌薪政扶贫人本资本绩效评价

5.6 基于直觉模糊Bonferroni集成算子的财政扶贫人本资本绩效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模式的应用研究

6.1 扶贫连片开发内涵的界定及其分析

6.2 基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连片开发现状分析

6.3 财政扶贫连片开发的人本资本绩效评价实证检验

6.3.1 桃源县财政扶贫项目的人本资本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6.3.2 石门县财政扶贫的人本资本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6.3.3 澧县财政扶贫的人本资本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6.3.4 桃源县与石门县连片财政扶贫的人本资本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6.3.5 石门县与澧县连片财政扶贫的人本资本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6.3.6 桃源县与澧县连片财政扶贫的人本资本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表

展开▼

摘要

片面地追求数量的中国粗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收支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也加剧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越发“空心”。尽管中央不断加大财政扶贫力度,但地方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与财政扶贫投资额加速递增,这说明以前扶贫模式没有使贫困地区获得以反贫能力。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由注重数量转向追求质量,由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转向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全面发展,注重在“互联网+”财政扶贫行为计划过程中不断培育以人为本的“土壤”,提高在这片新生“土壤”中贫困地区的反贫能力,使财政扶贫不仅满足贫困地区的温饱(完全低层次)需求,而且也要注重贫困地区的小康(高层次)需求。为达到财政扶贫所培育贫困地区滋生反贫能力,从人本导向探索财政扶贫的综合绩效评价研究是成功财政扶贫模式关键之所在,为此,采用不同研究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首先,采用历史文献法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财政扶贫绩效评价研究观点,并采用归纳法对本研究所涉及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契约理论、价值工程理论、人本资本结构理论以及战略管理理论等理论观点进行提炼,为构建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采用对比分析法对中国新旧经济不同态势下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形成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新常态”下中国政府财政扶贫应立足于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方式,并借助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构建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的新型审计主体模式。
  再其次,采用系统论的整体法,研究以人本主义经济理论为构建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项目综合绩效评价模式理论基石,以人本资本结构原理为财政扶贫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核心,选择湖南省常德市和怀化市扶贫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劳动专业分工视角按照人本资本结构对按照经济用途推行村级“六大建设、四项工程”的扶贫工程,分别从财政扶贫项目生产领域的人力资本、物力资本和财政扶贫项目服务领域的组织资本、关系资本的四个维度来设计体现人本导向的战略意愿与远景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SPSS软件11.5软件对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类及其相关性实证检验。同时论述了随着战略变化,所构建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模式因自身的自适应性、系统性以及自组织性而不断自我之协调。
  最后,利用18个湖南省财政扶贫县采集样本数据分别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直觉模糊法与定量分析法:熵权法和TOPSIS法,对构建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人本资本绩效评价模式进行实证检验。同时也对18个湖南省财政扶贫县的财政扶贫项目做一般意义上的抽象,按照“互联网+”思维模式论述了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属性设计、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审计主体设计以及“互联网+”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审计设计。
  基于所构建及其应用设计的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人本资本绩效评价模式,结合扶贫连片开发的定义,选择2010-2014年湖南省常德市扶贫县:桃源县、石门县以及澧县的财政扶贫样本数据,选择STATA11软件对桃源县、石门县以及澧县分别与组合方式检验精准的连片开发效果。
  上述对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模式构建、检验与应用研究,形成以下创新:
  (1)财政扶贫绩效审计模式创新。选择超契约视角并采用“众包”理论构造“互联网+”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模式的审计主体,将财政扶贫项目所涉及到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以及环境关系的三种类型财政扶贫项目综合绩效审计纳入利用统一“互联网+”所构建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的审计主体范畴。利用“互联网+”财政扶贫综合绩效审计主体行为功能可综合替代目前的内部审计、民间审计以及国家审计的所有行动之功能。同时本文所构建的审计主体具有内部审计主体、民间审计主体以及国家审计主体所不具有的信息优势以及交易费用节约优势,以及它割裂了内部审计主体、民间审计主体以及国家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对象的千丝万缕的利益瓜葛,有利于保障审计独立性的本质,在“众包”理论指导下超越了内部审计、民间审计以及国家审计内涵,且借助“互联网+”思维模式及其依存的综合技术整合,实现它们走向更广泛的统一。
  (2)理论应用创新。将起源于马克思生产力原理的人本资本结构理论尝试性应用于非盈利组织。依据人本资本结构理论,通过人本资本的四个维度将人本导向的内涵融入到中国政府的财政扶贫综合项目绩效评价之中,这不仅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及群众路线,而是改变了以往财政扶贫的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将信奉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的社会生态人假设替代了信奉功利主义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这是本文所构建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模式与目前人们所采用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模式具有本质上区别。对于以马克思理论作为执政党理念的中国政府来说,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模式才是真正解决目前中国财政扶贫所面临财政扶贫出现重大难题的量身定做工具,最终促进中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贫困地区的小康梦。
  (3)绩效评价模式目标创新。鉴于财政扶贫项目具有公共属性,其项目事关国计民生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发展,因此,本文基于超契约视角所构建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模式可以应用中国政府的公共项目的绩效评价之中,通过对经济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环境领域的经济效应、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应综合评价,最终获得中国政府公共投资项目产生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人和谐的和谐社会之目标,这是目前财政扶贫绩效评价模式所不具有综合性目标。将价值工程理论运用到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领域内,利用功能效益法设计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评价指标,不仅满足财政扶贫绩效的综合性需要,而且克服了以往难以进行相互比较和统一度量的所有形式的价值都可以进行统一度量,提高绩效评价指标自身的可比性、科学性。
  因此,本文的研究突破了现有仅靠现有财政扶贫项目的财务收支审计、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环保项目审计等传统公共项目审计模式,从超契约的角度构造了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审计模式,它具有理论上的前瞻性和实务上的紧迫性。
  (1)理论上的前瞻性。本文基于超契约的视角,与其在逻辑上一以贯之的马斯洛层序需求假设论述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以往财政扶贫项目绩效评价模式承袭主流经济所倡导的对应于完全低层次需求假设产权范式,因为在完全低层次需求假设下可以抽象不同需求之间差异,而将其压缩到仅用货币量化的一维需求层面上,这是在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和帕累托标准下演化市场私有产权行为,其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市场;而财政扶贫项目绩效描述是公有产权行为,其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计划,显然这是本文研究所突破的,即本文研究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模式信奉马克思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应用人权范式研究对应于马斯洛层序需求假设不同需求层次的财政扶贫项目绩效价值,它描述了在社会生态入假设与亚马蒂亚.森的“大多数定理”下的人权行为,实现了资源配置方式的“看得见手”与“看不见手”“握手”。
  (2)实务上的紧迫性。这是鉴于目前财政扶贫项目绩效评价模式无法遏制财政扶贫之公共地“悲哀”屡屡发生,甚至不断恶化。针对财政扶贫本身所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复杂性与综合性,以及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化工具。无论是财政扶贫的环境项目,还是财政扶贫的社会、经济项目,均可以利用人权范式来构造人本导向的财政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模式借助互联网工具对财政扶贫综合绩效实行适时评价,有利于消除财政扶贫之公共地“悲哀”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