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PEG-PLL-PLGA聚合物纳米药物传输系统靶向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
【6h】

基于PEG-PLL-PLGA聚合物纳米药物传输系统靶向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多药耐药及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一、引言

二、MDR的细胞机制

三、纳米药物治疗肿瘤及当前临床状态

四、评价纳米药物输送机制及治疗MDR肿瘤

五、纳米粒的靶向给药

六、靶向纳米粒的临床进展

七、结论

第一部分 PEG-PLL-PLGA聚合物纳米粒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安全性研究

一、实验材料

1.主要实验试剂

2.主要实验仪器

3.实验细胞和动物

二、实验方法

1.PEG-PLL-PLGA的制备和表征

2.PEG-PLL-PLGA聚合物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实验(MTT法)

3.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L929细胞内DNR浓度

4.FCM检测L929细胞凋亡率

5.溶血试验

6.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

7.病理组织学检测

8.急性毒性实验

9.微核试验(Marrow Micronucleus,MN)

10.统计学处理

三、实验结果

1.PEG-PLL-PLGA聚合物纳米粒的表征

2.MTT检测细胞毒性试验

3.FCM检测L929细胞内DNR浓度

4.FCM检测L929细胞凋亡率

5.溶血试验结果

6.LD50结果

7.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

8.急性毒性实验检测肝肾功能

9.MN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 结论

第二部分 PEG-PLL-PLGA聚合物纳米粒的靶向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研究

一、实验材料

1.主要实验试剂

1 主要实验仪器

二、实验方法

1.DNR-Tet-Tf-PEG-PLL-PLGA的制备

2.细胞系和培养条件

3.MDR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4.肿瘤生长测量和抑制率

5.病理组织学检测

6.免疫组化分析

7.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

8.Western blot检测

9.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检测DNR浓度

10.NIR797-labeled纳米粒在体外体内的实验

11.统计学处理

三、实验结果

1.纳米粒的表征

2.K562/A02移植瘤各组的相对肿瘤体积以及肿瘤抑制率

3.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

4.Bax,caspase-3,Bcl-2和survivin在体内的凋亡表达情况

5.TfR,P-gP,MRP和NF-κB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

6.HPLC检测组织分布

7 NIR797-labeled纳米粒在体外体内的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会议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PEG-PLL-PLGA聚合物纳米粒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本部分实验研究评估聚乙二醇(PEG)-聚赖氨酸(PLL)-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PEG-PLL-PLGA)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用可生物降解材料PEG、PLL及PLGA作为合成新型纳米载药系统(nanodrug delivery system,NDDS)的原料,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得PEG-PLL-PLGA聚合物纳米粒,并将PEG-PLL-PLGA包载经典化疗药物柔红霉素(doxorubicin,DNR)。采用一系列实验检测该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如MTT实验评价PEG-PLL-PLGA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内DNR浓度和细胞凋亡率;溶血试验评价纳米粒有无溶血作用;小鼠尾静脉注射DNR-PEG-PLL-PLGA以测定其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小鼠眼球取血方法,检测小鼠肝肾功能;病理组织学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eosin,HE)染色检测小鼠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微核试验(micronucleus,MN)评价其有无致畸及致突变作用。
  结果:成功制备PEG-PLL-PLGA聚合物纳米粒,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microscope,TEM)下PEG-PLL-PLGA呈球形或近似球形,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229±15 nm,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I)为0.085±0.017(n=3),Zeta电位为-20.1±1.6 mV;不同浓度的PEG-PLL-PLGA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均为1级,均属对细胞无毒性范畴;FCM显示DNR组的相对荧光强度(relative fluorescenceintensity, RFI)为4.27±2.06,DNR-PEG-PLL-PLGA组RFI为4.39±1.8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NR组和DNR-PEG-PLL-PLGA组均能显著增加细胞内DNR浓度(P<0.05),PEG-PLL-PLGA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肉眼观察法显示无溶血发生;LD5o为464.4 mg/kg,95%的可信区间为399-541.8 mg/kg,纳米粒具有较广的安全值范围;组织病理学HE染色检测示,DNR-PEG-PLL-PLGA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的病理变化形态;微核试验证实该纳米材料无致畸或致突变作用。
  结论:PEG-PLL-PLGA在体外和体内均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为PEG-PLL-PLGA作为化疗药物传输系统的载体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 PEG-PLL-PLGA聚合物纳米粒的靶向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研究
  目的:本部分实验研究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修饰的PEG-PLL-PLGA纳米粒共聚合抗肿瘤药物DNR和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治疗白血病裸鼠移植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疗效及体内靶向性分布。
  方法:选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各共载DNR和Tet的PEG-PLL-PLGA,利用载体末端羟基二咪唑(carbonyldiimidazole,CDI)基团能自发地与Tf的氨基反应,形成Tf-PEG-PLL-PLGA,采用高速冷冻离心法及凝胶渗透色谱法检测蛋白交联率,合成DNR-Tet-Tf-PEG-PLL-PLGA(PEG-PLL-PLGA缩写成NPs,即DNR-Tet-Tf-NPs)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建立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当肿瘤长大至75-150 mm3时,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对照组,DNR组,DNR和Tet组,DNR-NPs组,DNR-Tet-NPs组和DNR-Tet-Tf-NPs组,每组6只,采用尾静脉注射方式,隔天给药,观察纳米粒的抗肿瘤作用,并测定肿瘤的生长体积,计算肿瘤抑瘤率。用药14天后处死动物,取各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肿瘤组织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ax,Bcl-2和Survivin的表达。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以及免疫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肿瘤靶向及耐药相关抗体TfR, P-gp,MRP和NF-κ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检测DNR在血浆、肿瘤组织和主要脏器的浓度。FCM检测近红外染料(near-infraredfluorescent,NIRF)NIR797是否包载至纳米粒中,近红外活体成像实验检测NIR797-labeled DNR-NPs和NIR797-labeled DNR-Tf-NPs在裸鼠体内的分布情况。
  结果:DNR-Tet-Tf-NPs组肿瘤抑制率最高(P<0.05),抑瘤作用最强,同时能够逆转肿瘤MDR,且具有靶向抗肿瘤作用。HE染色显示各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肿瘤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肿瘤组织免疫组化观察显示,与对照组和DNR组相比,Bax和Caspase-3蛋白在DNR-Tet-NPs组和DN-Tet-Tf-NPs组中表达明显增加,而Bcl-2和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并且在DNR-Tet-Tf-NPs组中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最强,Bcl-2和Survivin蛋白表达最弱。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DNR-Tet-Tf-NPs组能够下调P-gp,MRP,NF-κ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TfR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HPLC实验结果显示DNR-Tet-Tf-NPs组经裸鼠尾静脉给药4h后,在肿瘤组织中的DNR浓度明显高于DNR-Tet-NPs组。近红外活体成像结果显示,通过主要脏器及肿瘤部位的近红外成像发现,大量的荧光信号主要聚集在肿瘤部位。在注射72 h后,最强的信号到达了裸鼠成瘤的部位。非Tf修饰的NIR797-labeled DNR-NPs组也有相同的成像的结果,但是肿瘤的荧光信号比Tf修饰的NIR797-labeledDNR-Tf-NPs组弱。
  结论:DNR-Tet-Tf-NPs具有良好的逆转耐药及主动靶向能力,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