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拟态环境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研究
【6h】

拟态环境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1.研究背景

1.1 后现代主义下的“消费文化”兴起

1.2 旅游活动的符号化倾向日益明显

1.3 大众传媒的发展为旅游符号传播提供了空间

1.4 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品牌定位不清

1.5 旅游“拟态环境”与旅游现实之间存在信息鸿沟

2.研究意义与目的

2.1 研究意义

2.2 研究目的

3.研究现状

3.1 国内外城市旅游形象研究

3.2 国内外拟态环境研究

3.3 国内外旅游符号传播研究

3.4 简评

4.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5.技术路线和可行性分析

5.1 技术路线

5.2 可行性分析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相关概念

1.1 旅游形象与旅游形象传播

1.2 拟态环境及其构建

1.3 符号传播与旅游符号

2.理论基础

2.1 编码-解码理论

2.2 拟态环境理论

第二章 城市旅游形象传播中的“拟态环境"

1.拟态环境的构建分析

1.1 旅游传播主体

1.2 旅游传播受众

1.3旅游传播媒介

2.拟态环境下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符号化过程

2.1 编码:城市旅游形象的生成

2.2 解码:城市旅游形象的解读

2.3 反馈:城市旅游形象的再生成

第三章 拟态环境下的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实证分析:南京的例证

1.南京城市旅游形象现状分析

1.1 形象定位

1.2 形象要素

2 南京城市旅游拟态环境的构建分析

2.1 旅游传播主体

2.2 旅游传播受众

2.3 旅游传播媒介

3.拟态环境下南京城市旅游形象的符号化过程

3.1 基于旅游传播主体的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符号编码

3.2 基于旅游传播受众的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符号解码

4 拟态环境下南京城市旅游形象传播评价

4.1 传播特征

4.2 存在问题

第四章 拟态环境下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策略

1.促进生态循环——拟态环境下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优化路径

1.1 旅游传播主体

1.2 旅游传播媒介

1.3 旅游传播受众

2.维护生态平衡——拟态环境下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长期支撑系统

2.1 加大投入建立全方位旅游传播体系

2.2 强化意识重视营造良好拟态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正在为城市发展创造经济效益,乃至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文化品牌的缩影,在城市对外推广旅游的过程中发挥着“代言人”的作用,已然成为各地打造旅游竞争力的着力点。
  大众旅游与大众传播紧密相联,旅游业自诞生伊始便离不开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崛起,其新型传播特质使现代旅游传播活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它丰富了传统传播媒介的传播形式和传播主体,使旅游传播活动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结合成熟的传播学理论对这一过程进行审视也就更显必要。
  从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到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这个脱胎于现实世界但存在于媒介世界中的虚拟媒介环境,启发传播学界展开不断深入的探索。可以说,“拟态环境”是伴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而诞生的,有关它的研究也可不必局限于新闻传播学领域。
  在大众传播的新媒体环境中,开展城市旅游形象传播时,拟态环境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且离不开旅游传播主体、传播媒介和传播受众的共同参与。在城市旅游传播中,旅游传播主体以及旅游传播受众借由旅游传播媒介所进行的旅游传播活动,都促成了“拟态环境”的诞生,在这个环境中,城市旅游形象得以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即拟态环境下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符号化过程。借助“编码-解码”理论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抽象过程,即:编码——城市旅游形象的生成,解码——城市旅游形象的解读,反馈——城市旅游形象的再生成。
  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有着丰富的城市形象要素,但城市的形象定位工作起步和展开较晚,城市形象传播一直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在拟态环境视角下,对南京城市旅游形象传播进行实证分析。南京城市旅游形象传播中的拟态环境主要由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受众构建而成。在此基础上围绕南京旅游形象传播的符号化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旅游传播主体主导下的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符号特征进行了文本内容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旅游传播主体在传播过程中,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编码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编码动机、内容和类型上。通过分析实地调查数据,可以对旅游传播受众在旅游传播过程中的身份特征进行总结,主要体现在与传播媒介的互动中,以及对旅游传播信息的解读中,最后反映在对旅游城市形象感知的反馈和传播中。基于以上调查分析,对南京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特征进行了评价,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为提出策略建议提供思路。
  拟态环境下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策略涉及优化路径和长期支撑系统。如果将拟态环境形容为一个“生态系统”,其构建离不开传播主体、传播媒介和传播受众,为实现三者的“生态循环”,需要在操作路径上对这三者进行优化,以提高城市旅游传播的质量和效果;另外,为实现拟态环境的“生态平衡”,则需要构建一个维持生态平衡的支撑系统,构建包含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支撑系统:其中硬件支持主要包含媒介建设等方面,软件支持则包含政策建设、媒介素养、拟态环境意识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大投入,建立全方位旅游传播体系;强化意识,重视营造良好拟态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