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
【6h】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分析和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剂量调整的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不影响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分析和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肿瘤临床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分析和讨论

参考文献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至2015年3月接受ASCT的10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93例,霍奇金淋巴瘤(HL)13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均采用大剂量依托泊苷联合G-CSF,预处理方案为BEAM方案(卡莫司汀+阿糖胞苷+依托泊苷+美法仑)或BEAC方案(卡莫司汀+阿糖胞苷+依托泊苷+环磷酰胺)。
  结果:所有患者均采集到足够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所有患者移植后均达到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恢复至>0.5×109/L的平均时间为10.0±1.4d,血小板计数(PLT)恢复至>20×109/L的平均时间为11.1±2.4d。中位随访28(1~155)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为75.0%,总生存(OS)率为88.5%,中位PFS、OS时间均未达到。移植前患者是否达完全缓解(CR)为影响PFS的预后因素。无一例患者发生移植相关死亡。
  结论:ASCT是治疗恶性淋巴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第二部分:剂量调整的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不影响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
  目的:探讨剂量调整的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DA-EPOCH)方案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是否受影响。
  方法:51例淋巴瘤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45(16~62)岁。所有患者在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前均接受了至少4到6周期DA-EPOCH方案化疗,其中B细胞淋巴瘤患者联用利妥昔单抗。
  结果:48例(94.1%)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成功,其中3例二次动员后采集成功。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6.0×108/kg和3.9×106/kg。年龄是影响动员和采集成功的因素。在第一次采集中获得的CD34+细胞占MNC比例<1%的患者中位年龄明显大于CD34+细胞占MNC比例≥1%的患者(47.1±12.4岁vs38.4±12.8岁,P=0.018)。其他因素如性别、分期、疾病状态及化疗方案等均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关于是否使用利妥昔单抗,两组患者的MNC、CD34+细胞数及其百分比,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过程中未发生移植相关死亡。
  结论:DA-EPOCH方案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作为需要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不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年龄是影响采集CD34+细胞数和百分比的重要因素,但对于MNC无明显影响。
  第三部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治疗恶性淋巴肿瘤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9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进行allo-SCT治疗的23例复发难治及具高危因素的恶性淋巴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48岁(14~61岁)。B细胞淋巴瘤16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6例、套细胞淋巴瘤(MCL)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4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LBL)3例、灰区淋巴瘤(介于伯基特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之间不能分类型)1例;T细胞淋巴瘤6例,其中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AITL)1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2例、T幼淋细胞白血病(T-PLL)1例;霍奇金淋巴瘤(HL)1例。4例CLL患者(均具有p53基因缺失)中1例为难治性CLL;其余19例患者均为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其中4例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后复发。
  结果:所有23例恶性淋巴肿瘤患者均回输足够的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12例患者接受清髓预处理(MAC)移植,11例患者接受了减低强度预处理(RIC)移植。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RIC移植组患者造血重建时间明显短于MAC组(P值分别为0.007和0.011),输血量明显少于MAC组(P值分别为0.025和<0.001)。移植后6例患者无明显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其余17例患者主要出现肝脏、皮肤、肠道、肌肉等GVHD,多表现为Ⅰ到Ⅱ度,治疗后好转。患者未出现广泛性的严重GVHD。所有患者均发生轻重程度不等的发热性粒细胞减少,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支持并通过积极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未发生移植相关死亡。患者在allo-SCT后即开始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7(2~67)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69.6%,总生存(OS)率87.0%; MAC组和RIC组PFS和OS均未显示显著性差异。
  结论:Allo-SCT是一种治疗复发/难治或具高危因素淋巴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移植方式可提高疗效并降低移植相关并发症和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