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托叶云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6h】

大托叶云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一览

鉴别反应一览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云实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及药理活性研究

2.1 云实属植物概述

2.2 云实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2.2.1 萜类(Terpenes)

2.2.2 黄酮类化学成分(Flavonoids)

2.2.3 氨基酸类化合物(amino acid)

2.2.4 其他类化学成分(Others)

2.3 云实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

2.3.1 抗菌作用

2.3.2 抗病毒作用

2.3.3 抗疟疾作用

2.3.4 抗肿瘤作用

2.3.5 其他药理作用

第三章 大托叶云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药材

3.1.2 仪器及化学试剂

3.1.3 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化学成分及化合物结构

3.2.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3 两个二萜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3.4 化合物物理常数及光谱数据

第四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展开▼

摘要

大托叶云实(Caesalpinia bonduc)即刺果苏木,为豆科(Leguminosae)云实属(Caesalpinia)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地区,我国主要产于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大托叶云实为我国民间常用药,用于祛瘀止痛,清热解毒;治疗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痈疮疖肿等病症,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了解其药用基础,深入研究其有效化学成分,开发该药用资源,本课题对大托叶云实的乙醇提取物展开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本课题利用柱色谱分离和其他纯化方法,通过硅胶、MCI GEL CHP20p、SephadexLH-20等分离材料,从大托叶云实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29种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手段鉴定了这29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齐墩果酸(Q1)、白桦脂酸(Q2)、β-香树脂醇(Q3)、鞣花酸(Q4)、十五烷酸(Q5)、β-谷甾醇(Q6)、胡萝卜苷(Q7)、金圣草黄素(Q8)、木焦油酸(Q9)、乙基-α-D-吡喃葡萄糖苷(Q10)、bonducellin(Q11)、木犀草素(Q12)、芹菜素(Q13)、羽扇豆醇(Q14)、槲皮素(Q15)、2-acetoxycaesaldekarine(Q16)、甲基1α,7β-二乙酰氧基-5α,12α-二羟基-13(15)-半-16,12-内酯-17β-羧酸酯(Q17)、1-[(12E,16E)-12,16-二十碳二烯酰基]-2-[(E,E)-7,11-十八碳二烯酰基]-3-硬脂酰基甘油(Q18)、甲基2β(2S)-O-β-D-半乳吡喃糖-7(E)-三十四烯酯(Q19),(2S)-1-O-庚三十烷酰基甘油(Q20),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棕榈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Q21),5-[1'-(二十二碳六烯酸-2'E,5'E-二烯基)]-1,4-二噁英-2,3-戊二酮(Q22),(R,R)-反式-1-乙酰氧基-环己烷-2-醇(Q23),3,3'-二甲氧基鞣花酸(Q24),薄荷内酯(Q25),β-香树脂醇乙酸酯(Q26),红藻糖苷(Q27),羽扇豆醇乙酸酯(Q28),山奈酚(Q29)。
  这些化合物隶属于不同的结构骨架,包括萜类(二萜和三萜)、脂肪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及甾体类。其中Q3,Q19,Q21,Q22,Q23,Q25,Q26,Q27,Q28这9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大托叶云实中分离得到。
  本课题采用MTT法对其中分离得到的两个二萜类化合物Q16,Q17进行了抗肿瘤细胞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Q16(对MCF-7和Hep-G2的IC50值均大于50μM)和Q17(对MCF-7的IC50值为37.9±2.6μM,对Hep-G2的IC50值大于50μM)对MCF-7和Hep-G2都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但效果不明显。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大托叶云实化学成分研究的范畴,为今后该资源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有益的科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