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6h】

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生产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文献回顾

2.1.1 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宏观层面生产率的影响

2.1.2 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微观层面生产率的影响

2.1.3 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

2.2 理论基础

2.3 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生产率影响的作用机制

2.4 调节变量的作用分析

2.4.1 以质量认证为调节变量

2.4.2 以国际化水平为调节变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生产率的测度与评价

3.1 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法

3.1.1 生产函数法

3.1.2 随机前沿法

3.1.3 指数法

3.1.4 数据包络分析法

3.1.5 生产率估计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3.2 数据来源及方法选择

3.3 本文的测算结果及评价

3.3.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3.2 生产率测算与评价

第四章 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与模型的选择

4.1.1 变量的选取及其测度

4.1.2 实证分析模型

4.2 实证分析结果

4.3 稳健性检验

第五章 加入调节变量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5.2 以国际化水平为调节变量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5.2 分行业的调节作用检验

5.2.1 高技术产业

5.2.2 传统产业

5.3 分规模的调节作用检验

5.3.1 大规模企业

5.3.2 中小规模企业

5.4 本章小结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的概念,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进企业自身与互联网的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继而提高企业生产率,是企业在竞争与发展中决定胜负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从相关理论视角进行分析,梳理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并基于此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和模型。本文的实证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以2011年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累计623个研究样本)为基础,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建立三投入一产出的模型,对样本企业的生产率进行测算与评价。(2)根据Massimo G.Colombo等(2013)的研究,本文提取了反映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的13项指标,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分别对合作伙伴关系、生产与服务的增强、生产与运营、市场与销售以及客户关系的支持程度,电子数据交换,在线网络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互联网信息连接是否用于采购、市场规划以及新产品与服务的研发,企业是否通过邮件与客户或供应商沟通,企业是否使用自己的网页。通过因子分析法将13项指标归为三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62.695%,分别命名为业务支持、信息管理与基础应用。(3)本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检验了质量认证、企业国际化水平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4)为了检验回归结果的合理性,本文对样本进行分行业和分规模的稳健性检验,试图得到更加细化的结论。
  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互联网信息技术中的业务支持与信息管理应用对企业生产率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基础应用对生产率并未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2)以质量认证为变量,质量认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3)以企业国际化水平为变量,结果表明国际化水平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