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末乐章研究
【6h】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末乐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综述

2.1奏鸣曲的起源及贝多芬之前其发展状况

2.2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概要

第三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末乐章旋律的动态特征

3.1重复音

3.2直线上升型旋律

第四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末乐章和声特征

4.1三和弦的使用

4.2成块和弦的使用

4.3属功能的各种扩大

第五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末乐章调性布局特征

5.1三度、二度转调的运用

5.2其他转调手法

第六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末乐章曲式研究

6.1奏鸣曲式

6.1.1 OP.2 NO.1末乐章

6.1.2 OP.10 NO.2末乐章

6.1.3 OP.110末乐章

6.2回旋曲式、奏鸣回旋曲式

6.2.1回旋曲式

6.2.2奏鸣回旋曲式

6.2.2 RONDO乐章

6.3变奏曲式

6.3.1 OP.111末乐章

6.3.2 OP.109末乐章

6.4赋格

第七章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贝多芬所有创作体裁中,钢琴音乐所占的地位仅次于他的交响曲,钢琴奏鸣曲是他所有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类作品,并始终处于贝多芬创作活动的中心,贯穿了他交响乐创作的一切原则与思想。全面到地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并非易事,而终曲乐章作为整个套曲的末乐章,给套曲提供一个整体的结论,给听众以完整的感觉,同时,在音乐内容的表现上具有相当规模和总结概括作用,使整个套曲获得应有的结束感。由于处在整个套曲的结束处,所以末乐章无论在曲式上,还是在音乐内容及其它表现手段上都显得较为复杂。综上,笔者选择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终曲乐章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从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末乐章中主题旋律特征、和声技法、调性布局特征及具有典型意义的曲式进行研究,采用归纳、分析、综合及抽象和具体的思辨法,对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的末乐章进行的音乐本体分析。 重复音的使用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术乐章旋律特征的一个重要构成。不仅体现在主题旋律上,还体现在旋律的其他表现手段上——织体,其中以主持续音(主音重复)和属持续音(属音重复)的使用最为突出。虽然重复音缺乏“旋律化”,容易产生单调感,但是它作为运动的起点、由近至远、出头露面的开始和预示等,却非常有效果。此外,它可以衬托旋律其他表现手段的突出,比如节奏、和声变化、音色和力度变化。此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末乐章运用了四种直线上升型旋律,上述两种特征性的旋律写作也深深地影响到舒伯特的钢琴奏呜曲。 贝多芬同18、 19世纪大多的作曲家一样,都偏爱以主调的主和弦作为乐曲的起始音。在其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末乐章中有十八首都是如此,或使用柱式和弦、或使用分解和弦,充分体现出古典主义音乐的和声特征。他采用成块的和弦作为旋律性乐句,用和声性音响塑造旋律。贝多芬不仅在呈示型的稳定型陈述中广泛地使用属功能组和弦,并且扩大化地使用了属功能组的和弦,即属和弦及其各个转位的大范围使用(包括属持续音)和属功能组其他和弦及转位的频繁使用,从而扩大了属功能。通过笔者的分析研究,比较贝多芬第一首钢琴奏鸣曲的首末乐章,大胆的得出一个结论,即贝多芬是在末乐章来进行扩大属功能这个实验的。 贝多芬钢琴奏呜曲末乐章同其套曲的其他乐章一样,在调性上,一方面体现出贝多芬对古典主义时期传统写作的继承,一方面又体现出贝多芬的独创性,即三度、二度关系转调等的运用。三度关系转调的色彩对比,体现了贝多芬作品已经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点;利用二度转调使音乐发展更有动力。同时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展开部中,大量运用模进转调、同主音转调等手法,加大和声紧张通常术乐章以更为广泛的人民性,群众性来概括前面乐章内容形象的发展,表现出对整个套曲的结论性,肯定性的概括作用来。所以末乐章的曲式也同样比中间乐章曲式更加扩展。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末乐章采用了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奏鸣回旋曲式,并在其晚期作品中,使用了赋格的形式,成为其独创之一。笔者通过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末乐章中曲式类型,从中探寻贝多芬在这六种曲式应用上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并针对其中个别乐章在既往研究成果中相异的分析结论做出自己的论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