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对比
【6h】

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对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范围和方法

第二章 联想意义及其相关理论

2.1 联想理论

2.2 联想意义

2.2.1 内涵意义( Connotative Meaning )

2.2.2 社会意义(Social Meaning)

2.2.3 情感意义(Affective Meaning)

2.2.4 反映意义(Reflected Meaning)

2.2.5 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

2.3 意象图式

2.3.1意象图式的主要发展时期

2.3.2意象图式的形成及特征

2.4 隐喻

2.4.1 概念隐喻

2.4.2 隐喻与映射理论( mapping theory)

2.4.3 隐喻的特点

2.4.4 隐喻分类

第三章 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对比

3.1 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基本对应

3.2 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非对应

3.3 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空缺

3.4 不同植物词、联想意义基本对应

3.5 小结

第四章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语义理据性

4. 1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引申基础

4.1.1 源于植物的特征

4.1.2 源于植物名称谐音

4.1.3. 源于历史典故

4.2 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引申方式

4.2.1隐喻

4.2.2 借代

4.2.3提喻

4.2.4头韵

4.3 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引申结果

4.3.1概念转移

4.3.2 色彩转移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唤起了人们无限的联想,使得植物词具有了丰富的联想意义。
  本文运用意象图式、隐喻等认知语言学理论,利用语义成分分析法,对比分析了英汉植物词的联想意义,找出共性和个性;并解释了英汉植物词的联想基础是植物词几个主要义素中一个或几个义素,探讨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演变过程,即它们蕴含的联想意义的认知规律和特点。英汉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在概念域和目标域之间有着某种相似性,因此随着语言的发展和意义的变化,通过意象图式、隐喻等方式,从某种植物词的概念意义转移到了表示其它概念的联想意义。
  本文将英汉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概念意义相同的植物词所表达的基本对应的联想意义;第二类是概念意义相同的植物词所表达的非对应的联想意义;第三类是概念意义相同的植物词所空缺的联想意义;第四类是概念意义不同的两个植物词所表达的基本对应的联想意义。其中,第三类最为多见;其次是第二类。
  英汉植物词的联想意义是由某个植物词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义素直接或间接引申,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意象图式和隐喻结合运用而形成的;英汉植物词的联想意义中,最为普遍的是反映意义、社会意义、内涵意义和搭配意义,而缺乏的是情感意义;在两种语言中极少数表达形式对应的植物词,由于概念意义的完全不同,导致了其联想意义不对应或完全空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