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吉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
【6h】

吉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意义

1.2 选题的依据

1.2.1 选题的理论依据

1.2.2 选题的实践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访谈法

2.2.3问卷调查法

2.2.4数理统计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概念界定

3.1.1 体育俱乐部

3.1.2 高校体育俱乐部及其分类

3.2 吉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与分析

3.2.1 吉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存在形式的现状

3.2.2 高校领导对学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态度及目的

3.2.3 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结构现状

3.2.4 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活动现状

3.2.5 高校体育俱乐部学生参与情况

3.3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发展模式

3.3.1 模式的提出

3.3.2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模式的构建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A

附件B

展开▼

摘要

自从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后,全国各高校开始了体育教学的又一轮改革,各种特色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高校体育俱乐部这一新名词就是在这种改革的大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它打破了传统以班级为单位,教师单一说教的古板教学形式,实现了从学生自身条件和兴趣出发,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通过俱乐部式的组织和管理形式来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创新。这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受到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崇,成为了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改革成为了主旋律,吉林省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研究体育俱乐部模式,近而寻求自身的发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及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对吉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研究涉及:
  1.高校体育俱乐部存在形式现状。调查表明:吉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以课外体育俱乐部、体育教学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三种形式存在,其中课外体育俱乐部是最主要存在形式。
  2.高校领导对学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态度及目的以及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结构现状。
  3.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活动现状调查。对俱乐部课程的设置情况、教师配备情况以及场地设施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体育俱乐部体育场馆设施80%可以满足一般教学的需要,但是课外俱乐部活动场地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指导教师的职称情况符合梯形分布,教师队伍建设比较合理,但教师的报酬很低。
  4.高校体育俱乐部学生参与情况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参与运动的动机,参与项目,时间和频数,以及参与的效果等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吉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的调查,提出适合吉林省高校改革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发展模式,指出了采用这种模式的必然性,并从教学目标、组织管理、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教法、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论文的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通过这篇论文,旨在为吉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改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提出符合吉林省体育教学改革需求,能够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现实理论的创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