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高水平竞技田径世界大赛成绩演化及其成因分析
【6h】

中国高水平竞技田径世界大赛成绩演化及其成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中国田径在奥运会上的成绩及现状分析

1.2.2 中国田径在其他重大赛事上的成绩分析

1.2.3 中国田径运动面临的问题研究

1.2.4 中国田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数理统计法

2.2.3 逻辑分析法

2.2.4 专家访谈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概念界定

3.2 中国田径在历届田径世锦赛和奥运会上的成绩分析

3.2.1 中国田径运动在历届世锦赛上的整体成绩分析

3.2.2 中国田径运动在历届奥运会上的整体成绩分析

3.3 中国田径不同项群在历届世锦赛与奥运会上的成绩分析

3.3.1 中国田径快速力量性项群在世锦赛与奥运会上的成绩分析

3.3.2 中国田径速度性项群在世锦赛与奥运会上的成绩分析

3.3.3 中国田径耐力性项群在世锦赛与奥运会上的成绩分析

3.4 中国田径运动国内威绩与世界大赛中成绩的分析

3.4.1 国内田径比赛男子项目成绩分析

3.4.2 国内田径比赛女子项目成绩分析

3.4.3 中国田径选手国内与国际大赛成绩的比较

3.4.4 中国青年田径运动与世界青年田径运动的对比

3.5 中国田径运动当今凸显出的问题

3.5.1 我国田径训练理念落后

3.5.2 男女水平发展不均衡依然存在

3.5.3 我国优秀运动员最佳竞技水平出现过早

3.5.4 “全运战略”对田径运动冲击较大

3.5.5 中国田径运动整体水平较田径强国有一定差距

3.6 中国田径运动发展对策的思考

3.6.1 更新田径训练理念和手段,提高科技化水平

3.6.2 努力提高男子项目水平,争取男女共同实现突破

3.6.3 加强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

3.6.4 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创新管理体制

3.6.5 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同时发展,共同提高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田径实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运动发展水平的指标,在奥运会中,田径项目设有47枚金牌,是所有项目中数量之最。近三十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实力发展迅速,许多项目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突破和成绩,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田径运动水平始终落后于其他项目水平。在刚刚结束的15届北京田径世锦赛上,中国田径代表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借这一契机,面对即将举行的里约奥运会,有必要认真分析我国田径运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明确未来中国田径的突破方向。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田径运动在23-30届奥运会和1-15届田径世锦赛上进入前八名的成绩进行了分析,找出中国田径现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分析,为中国田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结果表明:
  1.中国田径历届世界大赛成绩不稳定,呈“锯齿形”分布,与世界强国相比差距较大,近几年有所提升。
  2.中国田径运动表现出男子整体水平不如女子,近些年由于国家攻坚战略的制定,男子项目水平有所提升,逐渐转变为“龙凤呈祥”的发展趋势。
  3.中国田径优势项目分别为竞走、投掷和中长跑,跳跃项目逐渐失去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近一年中的国际比赛中,跳跃项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力有所上升。
  4.由于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中国田径选手最佳竞技年龄低于世界优秀选手的平均值,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较短。
  5.比赛和训练的脱节,以及“全运周期”的影响,造成中国田径选手存在“克拉克”现象,国际比赛中的实力发挥不稳定。
  近几年,中国田径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和“1516突破计划”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地看到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在历届世界大赛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
  1.优势项目与潜优势项目同时发展,男女项目均衡发展。
  2.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与国际接轨,本土教练与国际教练相辅助,吸收国外先进理念和方法。
  3.提高对比赛价值的认识,以赛带练、以赛促练,让运动员积极参与国际大赛,增强我国选手在国际大赛上的适应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克服“克拉克”现象。
  4.增加田径训练中的科技元素,强化过程特别是青少年训练过程监控,以科学训练促进提高成绩,减少运动员伤病出现,延长运动寿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