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在前庭性血压调节中的作用及其神经化学机制
【6h】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在前庭性血压调节中的作用及其神经化学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实验动物

2.1.2实验仪器

2.1.3实验药品与试剂

2.1.4实验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分组及设计

2.2.2 双侧迷路破坏

2.2.3 压力感受器去除

2.2.4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诱发及敏感性的测定

2.2.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2.2.6 微量透析探针的制备方法

2.2.7 脑部微量透析探针植入

2.2.8 脑部微量透析及样本收集

2.2.9 氨基酸含量分析

2.2.10 组织学鉴定

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实验结果

3.1 BL 和SAD 后大鼠行为学表现

3.2 前庭器官在PE和SNP诱发的压力感受性反射中的作用

3.2.1 静脉注射PE和SNP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3.2.2 前庭器官对PE和SNP诱发的BRS的影响

3.3 SNP所诱发的急性低血压对RVLM区c-Fos和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

3.3.1 SNP诱发的急性低血压对RVLM区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3.3.2 SNP诱发的急性低血压对RVLM区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

3.4 SNP诱发的急性低血压对RVLM区部分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4.1 组织学鉴定

3.4.2 SNP诱发的急性低血压对RVLM区部分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第四章讨论

4.1 前庭器官在PE和SNP诱发的压力感受性反射中的作用

4.2 SNP诱发的急性低血压对RVLM区c-Fos和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

4.3 SNP诱发的急性低血压对RVLM区部分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前庭交感反射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主要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前庭器官感知躯体运动和头部在空间的位置后,除了引起前庭-眼球反射和前庭-脊髓反射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中间神经核团引发前庭-内脏反射。大量研究表明,不依赖于压力反射的前庭交感神经反射通路存在于不同的物种中。压力感受性反射是动物调节血压的重要的神经反馈机制。来自外周前庭器官的信号经前庭神经核(vestibular nucleus,VN)后可能通过心血管调控的经典途径-压力感受性反射来影响血压。压力反射敏感性(baroreflex sensitivity,BRS)是血压变化导致反射性心率变化敏感程度的一种指标,能较好地反映血压变化所引起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的功能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内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RVLM)调控动脉血压和交感输出。在接替前庭信号至脊髓灰质侧角的通路中,RVLM可能是较为关键的部位。但具体的反射通路及其中枢神经递质仍不清楚。
  本研究在麻醉或清醒动物,利用核团微量透析、高效液相分析、免疫组化等方法和技术,探讨了破坏外周前庭器官(bilateral labyrinthectomy,BL)或去除压力感受器(sinoaortic denervation,SAD)后,急性低血压时前庭系统通过RVLM参与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的前庭心血管传导通路以及RVLM在前庭性血压调节中的作用及其神经化学机制。以阐明外周前庭器官-前庭神经核-RVLM,这一前庭心血管传导通路存在的可能性。
  实验结果:
  1.BL、SAD和SAD+BL后大鼠的基础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n=8);
  2.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时,与假手术组比较,BL组大鼠BRS无明显变化(P>0.05,n=8);SAD组和SAD+BL组大鼠BRS为正值,与假手术组和BL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n=8);
  3.与假手术组相比,BL、SAD和SAD+BL组静脉注射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时,BRS明显降低(P<0.05,n=8);SAD和SAD+BL组的BRS又低于BL组(P<0.05,n=8);SAD+BL组低于SAD组(P<0.05,n=8);
  4.正常大鼠SNP诱发急性低血压30、60、90、120min时RVLM区均有c-Fos蛋白的表达,90min时达高峰,且与注射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n=6);
  5.SNP诱发急性低血压90min时BL组、SAD组和BL+SAD组RVLM区c-Fos蛋白的表达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5,n=6);同时,SAD组和BL+SAD组与BL组比较,BL+SAD组与SAD组比较RVLM区c-Fos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n=6);
  6.正常大鼠SNP诱发急性低血压5、10、20、40min时RVLM区均有pERK蛋白的表达,诱发急性低血压10min时,RVLM区pERK蛋白的表达达高峰;
  7.SNP诱发急性低血压10min后、BL、SAD和BL+SAD等各组RVLM区pERK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5,n=6);其中,SAD组和BL+SAD组与BL组相比,BL+SAD组与SAD组相比,pERK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n=6);
  8.基础状态下兴奋性氨基酸ASP、Glu和抑制性氨基酸Gln在各实验组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SAD和SAD+BL组,Gly、Tau和Ala这三种抑制性氨基酸与假手术组和BL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
  9. SNP诱发急性低血压,使假手术组、BL组和SAD组RVLM区细胞外液中兴奋性氨基酸ASP和Glu明显增多,而抑制性氨基酸Gly、Tau和Ala则明显减少,分别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n=6);
  10.BL和SAD动物诱发急性低血压后,兴奋性氨基酸升高的程度和抑制性氨基酸减少的程度明显减少(P<0.05,n=6);其中SAD组的变化明显小于BL组(P<0.05,n=6);而SAD+BL组诱发急性低血压前后,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n=6)。
  1.前庭系统可能通过RVLM区参与血压的调节。
  2.BL和SAD降低RVLM区细胞外液中Gly、Tau和Ala的基础含量。
  3.在前庭性血压调节中,RVLM区可能有兴奋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抑制性氨基酸丙氨酸、甘氨酸和牛磺酸等递质的参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