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黑龙江省花棍秧歌的教学现状与发展
【6h】

论黑龙江省花棍秧歌的教学现状与发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对象与内容

1.2资料来源说明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4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黑龙江花棍秧歌的起源与发展

2.1花棍秧歌的历史起

2.1.1历史背景

2.1.2社会发展

2.1.3宗教信仰

2.2 花棍秧歌形态特征的形成

2.2.1道具简介

2.2.2风格的形成

2.2.3 特色保存

2.2.4文化传承

第三章 黑龙江花棍秧歌的教学现状

3.1花棍秧歌从群众走向教学的转变

3.1.1 从群众中来到教学中去

3.1.2 舞蹈教育者得探索

3.2花棍秧歌的教学风格设定

3.2.1 教学风格的吸收

3.2.2 教学风格的设定

3.2.3 教学风格的创新

3.3花棍秧歌教学的现状

3.3.1教学内容的完善

3.3.2教学体系的建立

3.3.3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黑龙江花棍秧歌的发展观望

4.1 花棍秧歌从教学走向舞台

4.1.1花棍秧歌的作品形成

4.1.2表演型人才的培养

4.1.3舞台与教学相辅相成

4.2 花棍秧歌的创新与发展

4.2.1编导是创新的依据

4.2.2多元化的融入趋势

4.2.3从地方走向全国

4.3 花棍秧歌的继承与保留

4.3.1传统舞蹈文化继承的必要性

4.3.2花棍秧歌的特色保存

4.3.3舞蹈家的坚持与信念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花棍秧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做了一次系统的梳理,以贯穿的方法去梳理思路以及论文的整篇结构。首先、本文从满族的历史起源来发现花棍的产生。其次,花棍秧歌从自娱走向教学的视觉去观察,初到教学的构建以及现状。最后,对花棍秧歌从教学走向舞台、创新、继承与保留等发展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思路主要以纵向贯穿的方式来对教学中的现状及发展进行剖析,以黑龙江地区的秧歌为基础,花棍舞不同于其他秧歌,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与表现形式,黑龙江省是满族的聚居地,花棍养个也是在满族历史的发展和兴旺中孕育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秧歌。齐齐哈尔市库勒村的花棍秧歌舞已经被市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教学中的花棍秧歌与之还有所不同,是更适合课堂教学模式的风格特点以及教学规划,本文在此以黑龙江省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的花棍秧歌教学中归纳总结。花棍秧歌一直是被黑龙江省舞蹈人们很好的保存,但是,它是最典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东北秧歌舞蹈教学,也是最有民族传承力的一只舞蹈。笔者之所以选择花棍秧歌是因为,现阶段花棍秧歌舞保存的相对完善,但是却没有相关的文字分析或者体系梳理文献。发展并不迅速,而且它是具有黑龙江地方特色的秧歌形式。本文是一项填缺空白的举措,也是对黑龙江花棍秧歌教学的一次深入分析与探索。
  第一章主要是相关选题的前期考察研究所进行的概述。第二章是以历史发展为主研究满族发展中孕育花棍秧歌的产生与形成,对历史启蒙、传承与发展进行梳理,从自娱走向群众。第三章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脉络,把课堂教学的从群众的转变,再深入教学当中的探索阶段,以及教学体系的形成与完善的现阶段发展论述。第四章以发展的角度去看黑龙江省花棍秧歌,从教学走向舞台的必然再到多种形式的创新融入与最后得保留与创新。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大胆的展望。
  本文创新点在于:在前期研究几乎为零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花棍秧歌在教学方面进行理论性的论述,把其归纳并系统的展开及进行分类梳理,纵向进行导入,从自娱到群众的转变,从群众到教学的发展,再从教学走向舞台的完善,最后看其未来发展的思路来解析黑龙江省花棍秧歌,对本论题刑警深入的阐述与剖析,在论证的过程与论点上,给黑龙江省花棍秧歌提供更好的资料基础与新的发展。
  本文选题的最终研究目的及意义:通过对黑龙江省花棍秧歌的研究,能更多的发掘花棍秧歌的来源及发展,包括满族舞蹈历史发展中发现花棍秧歌的历史起源, 以及现代教学现状及发展做出有效的、科学的论述和预测。找出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并对未来花棍秧歌进行展望研究,找出花棍秧歌的存在价值、社会意义、以及教学作用。对黑龙江省舞蹈的研究提高到另一个层次,填补地区花棍秧歌舞蹈中的研究空白,也为今后的黑龙江省舞蹈研究的更宽裕的学习打下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李梦莹;

  •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

  • 授予单位 延边大学;
  • 学科 舞蹈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崔美善;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J722.211-4;
  • 关键词

    花棍秧歌; 表现形式; 社会价值; 教学作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