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杨素含三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6h】

白杨素含三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2.1 天然产物中提取到的黄酮类物质介绍

1.2.2 白杨素的相关研究

1.3.白杨素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1.3.1 白杨素衍生物具有抗炎活性

1.3.2 白杨素衍生物作为NO供体

1.3.3 合成具有芳香酶抑制活性的白杨素衍生物

1.3.4 白杨素衍生物具有抗菌活性

1.3.5 白杨素衍生物的抗癌活性

1.4.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2.2.合成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合成路线

2.2.3 合成方法及波普数据

2.3.药理部分

2.3.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白杨素是一种由紫葳科千张纸属植物木蝴蝶中提取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由于5位、7位连有羟基,因此又叫5,7-二羟基黄酮。白杨素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其在抗氧化、抗病毒、抗过敏、抗炎、抗焦虑以及抗肿瘤等药理学上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活性。特别是抗肿瘤活性,是当今白杨素研究的热点。然而结构决定了白杨素是一种两性化合物,使其水溶性和脂溶性都很低,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研究表明,白杨素结构中5位和7位羟基可以发生反应而失去活性,针对这两个位点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可以使其溶解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得到很好的改善,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代谢稳定性。
  而三氮唑结构具有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较好的生物活性,将其引入母体分子可以改变母体分子的药代动力学性能和溶解性,增强母体分子的生物活性,由此得到启示,本论文将白杨素母体上的7位羟基与三氮唑杂环进行拼连接,合成得到8个7-((3-取代苄基-3H-1,2,3-三唑-4-基)甲氧基)-5-羟基-2-苯基-4H-苯并吡喃-4-酮衍生物和11个5-羟基-2-取代苯基-7-((4-苯基-4H-1,2,4-三唑-3-基)-甲氧基)-4H-苯并吡喃-4-酮衍生物。目标产物经过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分离纯化后得到的产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红外光谱(IR)和质谱(MS)确证结构,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通过MTT法,对19种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比较。相比于白杨素,9b、5e、5h对BEL-7402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得到了加强,9d、9j、9k对HEPG-2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有所提高,5g对A549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有所提高,9a、9i对SGC-7901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有所提高。而5g对MGC-803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较白杨素提高较大,抗肿瘤活性比白杨素提高51%,IC50值达到了5.92μmol/L。说明白杨素的7位羟基引入三氮唑杂环,可以有选择性的改善白杨素的抗肿瘤活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