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刑民交叉案件中“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研究
【6h】

刑民交叉案件中“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2.1 刑民交叉案件的概念分析

2.1.1 一则典型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介绍

2.1.2 刑民交叉案件的含义

2.2.1 先刑后民处理模式

2.2.2 先民后刑处理模式

2.2.3 民刑并举模式

2.2.4 小结

3.1 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的概念界定

3.2 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3.2.1 刑事案件比民事案件更具社会意义,更能体现公益优先原则

3.2.2 避免刑事部分和民事部分发生矛盾,维护司法权威

3.2.3 针对刑事案件的要求严于民事部分的要求

3.3 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的意义

3.3.1 有利于及时保障国家、个人的合法权益

3.3.2 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成本

3.3.3 有利于诉讼的实践需要

4.1 我国先刑后民处理模式产生的原因

4.1.1 我国深厚的刑罚观念的存在

4.2 当前对于我国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的观点

4.2.1 对于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的肯定

4.2.2 对于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的否定

4.2.3 对于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的改进

4.3 我国先刑后民处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4.3.1 先刑后民处理模式与现代法制理念存在一定冲突

4.3.2 先刑后民的处理模式法律依据不够完善

4.3.3 先刑后民的处理模式会损害当事人的民事权益

4.3.4 先刑后民的处理模式会产生管辖权争议问题

第五章 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的完善建议

5.1 先刑后民处理模式须坚持的处理原则

5.1.1 坚持私权和公权平衡保护原则

5.1.2 坚持刑法谦抑性原则

5.1.3 坚持诉讼及时性原则

5.2 建立并完善关于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的法律

5.3 强化当事人的民事权益保护

5.3.1 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保护其民事权益

5.3.2 建立特殊状态下的应急处理机制

5.4 完善案件协调机制,解决案件管辖权争议

5.5 根据案件特殊情况,适用不同的处理模式

5.5.1 竞合型刑民交叉案件的适用模式

5.5.2 牵连型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生活的逐渐发展,关于刑民交叉案件的发生也越来越多。而由于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的不同,交叉适用性质不同的两部法律也导致了案件在法律的适用上和判决效果方面都会出现冲突。优先处理何种法律关系,这就产生了不同的处理模式,在实务中针对这类案件主要以先刑后民的处理模式为主。作为实务界的主流模式,先刑后民的处理模式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基础,它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治理效果,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但是随着现代法制和人权理念的不断进步,先刑后民的处理模式受到了挑战,对此模式的质疑声也不断出现,这也使得先民后刑和刑民并行的处理模式有了适用的必要性。但考虑到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的巨大意义和刑事法律的具体特点,对于刑民交叉案件仍然主要适用先刑后民的处理模式。
  为了更好地适用先刑后民的处理模式,有必要对于该模式进行完善。先刑后民的处理模式,需要适应现代法治理念的发展,应以现代法治的原则作为其基础,在保护公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个人利益的保护,要采用有效的方式来确保当事人的民事利益得到平衡保护;为了让这种处理模式更具有法律性,理应提高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的法律层级;而在特殊情况下,为了更好维护当事人权益和提高诉讼效率,针对刑民交叉案件的特殊性,也应将先民后刑和刑民并行的处理模式作为补充予以适用。
  笔者通过以上的研究希望能够对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模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先刑后民的处理模式在现实中的运用能够更加完善,更好地解决现实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