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洋葱细胞核仁结构与rDNA复制的动态关系
【6h】

洋葱细胞核仁结构与rDNA复制的动态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与方法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核仁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合成加工rRNA和生产核糖体的场所,它的超微结构主要是由三种基本结构组分组成:纤维中心(FC),致密纤维组分(DFC)和颗粒组分(GC)。在细胞周期中,核仁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结构,呈现规律性的消失与重建,其结构与功能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本文以洋葱为材料,通过常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对核仁结构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和rDNA的复制问题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如下: 1.早G1期核仁出现,核仁数目相对较多且体积较小;S期和G2期细胞中核仁数目减少,体积相对变大;前期核仁变形变小,数目变多,最后核仁消失。 2.S期核仁边缘呈毛绒状,核仁与其周边染色质联系紧密。 3.核仁FC中的染色质在不同时期存在着集缩和解集缩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程。G1期FC中有电子密度较高的大染色质块,染色质集缩程度高;S期FC中染色质块变小,染色质比G1期相对松散,集缩程度降低;G2期FC中染色质块很小且电子密度较低,染色质趋于解集缩状态;在前期核仁FC中染色质呈解集缩状态。 4.核仁中FC和DFC结构在细胞周期的进程中存在着动态的变构过程。G1期DFC小且不明显,只有少数较大的FC分布;S期DFC范围增大,电子密度较高,DFC分布呈区域性,有的DFC区域内有FC分布,也有一些较大范围的DFC区域内没有FC分布,此时出现少数较小的FC;在G2期DFC范围进一步增大,电子密度高,呈区域性分布更加明显,在每个DFC区域内都有很多FC均匀分布在其中,并且小FC数量增多;前期核仁中DFC变小且模糊,已不呈区域分布,FC数量明显减少,最后FC和DFC结构消失。 5.核仁中rDNA的复制位置主要分布在核仁边缘的颗粒区和核仁相随染色质部位。rDNA的复制时期最早起始于G1期的较晚时期,此时只有少数细胞核仁中的rDNA进行复制;S期是rDNA复制的主要时期,此时复制比较活跃;在G2期复制并没有立即停止,rDNA的复制一直延续到G2期结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