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1946年就业法》探究
【6h】

美国《1946年就业法》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1946年就业法》制定的背景

(一)大萧条的阴影

(二)凯恩斯对美国的影响

二、《1946年就业法》制定的过程

(一)1945年充分就业议案

(二)两院的妥协

三、《1946年就业法》的评价

(一)《1946年就业法》的内容

(二)对成立的机构的评价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美国《1946年就业法》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制定的背景与过程并且对该法律进行评价。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期间,罗斯福新政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安置数百万劳动力就业,但是,严格地讲,这种应急性措施并未涉及劳工的技术培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大多数美国人并没有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恐惧。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实现的充分就业与30年代经济危机形成鲜明对比,促使充分就业作为战后目标提到政府和国会的议事日程。在杜鲁门的经济纲领中,充分就业是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凯恩斯主义关于运用财政政策作为管理经济手段的理论论述,在美国引起了保守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的争论,1945年充分就业议案没有获得国会的批准,最后经过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讨论,通过了《1946年就业法》,它决定“促进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1946年就业法》之后,就业与培训也开始被纳入国策之中,因而它标志着美国就业与培训政策体系确立的开始。在此之后,直至1968年,美国国会先后颁布十余项法案,其中最主要的是《1962年人力开发与培训法》和《1964年经济机会法》。这些法案都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就业与培训政策体系的核心,并在维持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减少失业人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探究的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主要研究美国《1946年就业法》出台的背景,主要是从大萧条的影响和凯恩斯及其理论对美国的影响这两方面来探究。
   第二章从充分就业议案的提出、自由主义者对议案的支持和保守主义者对议案的反对三方面介绍美国《1946年就业法》出台的过程。
   第三章对美国《1946年就业法》的内容和它决定成立的两个机构:经济顾问委员会和国会联合委员会作出评价。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和概括,梳理了美国《1946年就业法》出台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它的出台并不一帆风顺,保守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对其各持己见,相互制衡。同充分就业议案比较,《1946年就业法》是一种倒退,但是它是一个标志性的法案,对美国的就业和培训政策的实践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