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非线性动态调理研究
【6h】

中国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非线性动态调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结构突变单位根理论的研究

1.2.2 商品房销售价格的波动研究

1.3 文章结构安排

1.4 文章的创新

第二章 房价指数非线性动态调整的实证研究方法

2.1 单位根理论

2.1.1 单位根的定义

2.1.2 Phillips-perron单位根检验

2.1.3 基于结构突变(内生)的单位根理论

2.1.3 去趋势操作

2.2 TAR模型

2.2.1 非线性检验

2.2.2 TAR模型

2.2.3 TAR门限估计

2.3 EGARCH模型和GED分布

2.4 模型残差的相关检验

2.4.1 残差序列自相关性检验

2.4.2 ARCH LM检验

2.4.3 正态性检验

2.5 脉冲响应

第三章 房价指数非线性动态调整的实证分析

3.1 样本选取和数据处理

3.1.1 样本的选取

3.1.1 单位根检验

3.1.2 去趋势操作

3.2 模型的选取与参数估计

3.2.1 非线性检验

3.2.2 TAR模型检验

3.2.3 参数估计

3.3 模型残差的相关检验

3.3.1 残差序列的自相关性检验

3.3.2 异方差性检验

3.3.3 正态性检验

3.4 脉冲响应分析

3.5 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是一个国家必定经历的发展阶段,高房价高利润率吸引了大量的企业投资房地产业,土地价格的上涨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提高,这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过度依赖资产价格上涨而带来的收入,忽视对生产制造业这些经济实体的扩大再生产投资是危险的。当中央政府对房价过快上涨进行调控,房地产业受到冲击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便开始变得不能持续高速增长,更会导致很多具有长期性质的财政支出受到影响。因此,房地产业的稳步发展,房价稳定对于地方政府和国民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的今天,有必要对我国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波动的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本文正是立足于此,试图对我国的商品房销售价格的动态调整做一个客观的分析。
   本论文主要包括四章内容,第一章: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第二章:方法理论概述;第三章:实证分析了中国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的非线性动态调整;第四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房价指数波动的内在机制并提出建议。本文选取的样本为1999年1月至2010年8月的月度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数据,之所以这样是因为1998年底,我国才结束了福利分房的制度,商品房市场开始形成。
   研究发现,在样本区间内,商品房价格指数数据是一个带有结构突变的单位根过程,发生了两次显著的结构性突变,即2008年1月的均值、趋势双突变和2009年6月的均值突变。这些检验结果意味着政府所主导的一些调控措施意义不大,这些不具有类似法律持久性影响的政策,不利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稳定预期的形成,所以调控政策对房价指数调整路径的影响会比较容易被其他的随机冲击抵消掉。应用TAR模型拟合的结果说明当房价指数的波动量大于0.6509时,即处于价格扩张阶段时,对外部冲击反应的持续性较短,均值回复过程相对较快;而当房价指数的波动量小于0.6509时,即处于价格的收缩阶段时,对外部的冲击反应的持续性较长,均值回复过程相对较慢。TAR模型的门限值是0.6509,说明房价指数的变化幅度将在一段时间内围绕0.6509波动。在短期内,我国的房价具有持续上升的趋势。而TAR模型的延迟因子等于1个月,说明房地产企业对于外部冲击的反应非常迅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正的和负的外部冲击的反应相同,EGARCH模型说明了样本区间内数据调整的非对称性,利好的刺激将会比利空的刺激更剧烈的影响价格指数的波动。本文认为政府促使房价回归其价值的唯一方法是改变房价指数数据的生成过程,而这一改变依赖于一次极强的冲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