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汽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再现技术研究
【6h】

汽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再现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言

1.1 汽车及摩托车碰撞事故再现分析的研究意义

1.1.1 国内外的交通安全状况

1.1.2 提高交通安全的必要性

1.2 车辆碰撞事故再现的基本理论方法及解析流程

1.2.1 车辆碰撞事故再现的基本理论方法

1.2.2 车辆碰撞事故再现的基本解析流程

1.3 事故再现的国外研究现状

1.3.1 碰撞分析软件

1.3.2 应用于摩托车碰撞事故再现的软件

1.4 汽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国内研究现状

1.5 汽车与摩托车事故再现研究的发展方向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 事故碰撞的鉴定方法

2.1 前期工作

2.1.1 事故的调查

2.1.2 分析事故调查结果

2.2 理论分析推导

2.3 结论

3 摩托车碰撞事故的基本理论

3.1 摩托车与汽车碰撞的显著特点

3.1.1 两者质量相差悬殊

3.1.2 摩托车驾驶者与汽车为一次碰撞

3.1.3 摩托车碰撞后驾驶者与车分离

3.2 不同碰撞速度下摩托车的变形情况

3.3 汽车与摩托车碰撞理论模型

3.3.1 迎面碰撞型

3.3.2 侧面碰撞型

3.4 汽车与摩托车实际应用碰撞模型

3.4.1 同向刮擦、对面相撞

3.4.2 左转弯

3.4.3 多种方法解答

3.5 结论

4 摩托车碰撞事故模型中不确定度对数据的影响

4.1 不确定度理论的提出及其评定方法

4.1.1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4.1.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4.2 计算展伸不确定度

4.3 基于能量守恒的车速计算方法及其不确定度评定

4.4 摩托车碰撞事故案例不确定度分析

4.4.1 计算轻型自卸车事故前的行驶车速

4.4.2 案例的不确定度评定

4.5 结论

5 汽车与摩托车碰撞车速计算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5.1 软件的开发环境

5.2 软件结构

5.3 软件的应用

5.3.1 案例分析一

5.3.2 案例分析二

5.3.3 案例分析三

6 结果分析与结论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和道路交通运输业也得到高速的发展。但交通事故也随之不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国摩托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极快,与之相关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这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汽车安全性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能否准确地进行事故分析不仅是汽车被动性安全研究的需要,也是交警部门进行事故责任归属判定的依据,因此对交通事故的分析研究已迫在眉睫。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高效、公正、准确地处理交通事故,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制定事故预防对策,这是一项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研究课题。
   在交通事故鉴定中,最难确定的就是肇事机动车的车速。解决车速问题的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在事故现场及时搜集相关的证据,然后对这些证据进行细致的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而力学正是这一分析的主要理论工具。运用力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计算,能准确推算出事故车辆在碰撞前后的速度这是事故再现全过程的基础。
   本文首先对当前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国内外车辆碰撞事故模型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了车辆碰撞交通事故再现技术的原理和一般仿真算法的计算流程。其次,深入研究了汽车与摩托车的碰撞理论,并将计算机技术与该理论结合起来,实现了对汽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再现的计算机计算和分析。
   通过在对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与摩托车相撞模型,并从相撞的不同方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汽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软件。
   对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计算与模拟,并与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及软件不仅计算简单,而且准确可靠,为交通事故的分析和鉴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工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