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住宅价格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及差异性研究
【6h】

住宅价格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及差异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研究目的及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相关概念的说明

1.4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 3研究现状评价

第三章 相关理论基础

3.1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3.2消费函数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3.3住宅价格影响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

第四章 住宅价格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实证分析

4.1样本来源

4.2模型构建

4.3指标选择及数据说明

4.4住宅价格影响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总体分析

4.5住宅价格影响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差异性分析

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5.1结论

5.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镇商品住宅价格也一路攀升,房地产逐步成为居民财富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中国居民的人均消费也在不断增加,但消费率却逐年下降。这一现象引起学界对住宅价格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广泛讨论。本文认为:其一,中国的住宅市场与国外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可能会导致住宅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影响与国外有所不同;其二,不同居住类型、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等具有不同微观特征家庭的住宅价格对其消费性支出的影响也会有所差异。因此,研究住宅价格如何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需要从更微观的层面着手。
  目前国内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住宅价格对我国城镇居民总体消费水平的影响上,采用微观数据对具有不同特征的群体的细分研究涉及较少。据此,本文采用CHFS微观家庭调查数据,运用LC-PIH模型不仅分析了住宅价格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总体效应,还分别分析了不同居住类型、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收入水平、不同财富属性等的住宅价格影响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差异性。其目的就在于:第一,认清住宅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影响结果及差异性;第二,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城镇居民合理消费的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
  (1)从整体上看,住宅价格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表现出促进作用;
  (2)住宅价格影响消费在上述五个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①相对于自住自有住房群体而言,租赁居住群体的住宅价格对消费表现出促进作用,而免费居住群体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②在地域差异方面,影响程度东西部地区最大、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较小;
  ③城镇居民自步入而立之年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家庭消费性支出逐渐减少,并且在住宅价格相同的情况下,五十岁到六十岁的老人和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的消费性支出相差不大,六十岁以上老年人的消费性支出是所有年龄段中最少的;
  ④收入越高、房屋套数越多的群体,住宅价格对消费性支出的促进作用越强。
  根据实证结果本文认为,我国城镇住宅市场具有较为明显的财富效应,这说明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要合理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大力促进住房租赁市场的运行,尤其要使得免费居住群体参与到市场运行中来,从而提高自住自有住房和租赁居住群体比例,同时减少免费居住群体的比例。
  第二,控制东部地区住宅价格上涨幅度,适当提高西部地区住宅价格,保持或抑制东北及中部地区住宅价格。
  第三,提高住房自有率。房屋套数越多的群体,财富效应越显著。那么,要想合理提高消费水平,就应当提高住房自有率,在当前中国人“买涨不买跌”的购房心理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进房地产“去库存”的大背景下,提高住房自有化率是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四,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是消费的重要源泉之一,而本文的实证结果又表明高收入群体财富效应更强,因此居民收入的提高有助于合理刺激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