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颈前梯形截骨潜行减压原位植骨术影响邻位终板退变的组织学研究
【6h】

颈前梯形截骨潜行减压原位植骨术影响邻位终板退变的组织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实验材料和方法

第三章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椎体终板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对比研究颈前梯形截骨潜行减压原位植骨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在组织形态学上邻位椎节软骨终板退变的差异,为颈前梯形截骨潜行减压原位植骨术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9只健康成熟山羊,3~4岁,雌性,体重在30~40千克之间。将山羊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3只。Ⅰ组作为正常对照组,未予以任何特殊处置,仅喂养观察;Ⅱ组行颈前梯形截骨潜行减压原位植骨术;Ⅲ组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手术节段均为C<,3/4>。术后6月于腹腔注射麻醉下切取Ⅰ组以及通过颈椎正侧位X线片证实手术椎节已骨性融合的Ⅱ、Ⅲ组山羊的C<,2/3>、C<,4/5>右侧终板组织制备成电镜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并分析各组软骨终板退变情况。然后以空气栓塞法处死山羊,完整取下包含上下终板及部分终板下骨质的C<,2/3>和C<,4/5>椎间盘,于正中矢状面切取组织块制备成形态学标本,光镜下观察并分析各组软骨终板的退变情况。 结果:1.三组山羊的光镜标本按Ariga组织学评价标准评定,Ⅰ组组织学表现正常:Ⅱ组33.3﹪出现轻度退变,其组织学表现为终板变薄并出现缺损,与Ⅰ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83.3﹪出现轻度退变,与Ⅰ、Ⅱ组比较分别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与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均未观察到中、重度退变情况。2.根据彭宝淦等测定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的方法,测定各组山羊C<,2/3>、C<,4/5>椎间盘上下终板钙化层厚度。Ⅰ、Ⅱ、Ⅲ组钙化层厚度分别为71.9±2.3(μm),88.1±10.5(μm)与92.6±14.2(μm),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Ⅱ组钙化层厚度小于Ⅲ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根据赵序利等对软骨终板内软骨细胞的透射电镜下描述,将软骨终板内软骨细胞分为Ⅰ、Ⅱ、Ⅲ三型。透射电镜观察显示:Ⅰ组基质中软骨细胞较多,以Ⅰ型软骨细胞为主;Ⅱ组基质中细胞数目较少,以Ⅱ型软骨细胞为主;Ⅲ组基质中细胞数目极少,以Ⅲ型软骨细胞为主。三组各型软骨细胞分类计数显示:Ⅱ组与Ⅰ、Ⅲ组有高显著性差异(P<0.01):Ⅲ组与Ⅰ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4.透射电镜下Ⅰ、Ⅱ、Ⅲ组软骨终板细胞外基质的退变程度依次加重。 结论:1.颈椎前路融合术可导致邻位椎节软骨终板明显退变,而这种改变可能正是引起椎间盘营养障碍和退变的始动因素。2.颈前梯形截骨潜行减压原位植骨术对加速邻位椎节软骨终板退变的影响明显小于颈椎前路融合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