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α,25-二羟维生素D对ICP患者PBMC分泌IFN-γ和IL-10水平的影响
【6h】

1α,25-二羟维生素D对ICP患者PBMC分泌IFN-γ和IL-10水平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

声明

前言

第一章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分组

1.2试剂与设备

1.3实验方法

1.4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结果

2.1不同浓度1 α,25-(OH)2D3不同孵育时间ICP组及对照组PBMC分泌IFN-γ水平的比较

2.2不同浓度1 α,25-(OH)2D3不同孵育时间ICP组及对照组PBMC分泌IL-10水平的比较

第三章讨论

3.1 1 α,25-(OH)2D3的生物特性

3.2 1 α,25-(OH)2D3与T淋巴细胞

3.3 ICP免疫功能的变化

3.4 1 α,25-(OH)2D3对ICP患者PBMC中分泌的IFN-γ和IL-10水平的影响

3.5 1 α,25-(OH)2D3在ICP临床治疗前景

第四章结论

第五章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1 α,25-二羟维生素D3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1α,25-二羟维生素D3(1α,25-(OH)2D3)对IC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ICP孕妇(研究组)和2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PBMC在加入不同浓度(0、10-7、10-8及10-9mol/L)1α,25-(OH)2D3孵育24h、48h及72h后分泌IFN-γ及IL-10的水平。 结果: (1)研究组空白孔中PBMC孵育24h、48h及72h后IFN-γ水平分别为(16.42±1.38)、(16.36±1.43)、(16.21±1.15)pg/ml,IL-10水平分别为(12.55±9.63)、(13.47±8.35)、(13.64±8.83)pg/ml,对照组IFN-γ水平分别为(6.87±0.96)、(6.84±0.76)、(6.71±0.84)Pg/ml,IL-10水平分别为(36.82±7.06)、(35.30±9.23)、(36.76±5.18)Pg/ml,两组相应孵育时间相应IFN-γ水平及IL-10水平分别两两比较,研究组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 (2)研究组PBMC在分别加入浓度为10-9、10-8、10-7mol/L 1α,25-(OH)2D3孵育24h、48h、72h后,IFN-γ水平分别为(4.59±0.49)、(4.43±0.67)、(2.49±1.00)pg/ml;(2.64±0.52)、(2.38±0.30)、(1.45±0.59)Pg/ml;(4.33±0.73)、(4.34±0.67)、(2.984-0.57)pg/ml。不同1α,25-(OH)2D3浓度在孵育不同时间后IFN-γ水平分别与空白孔相应IFN-γ水平比较,研究组IFN-γ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孵育时间下,10-8mol/L干预后IFN-γ水平分别与10-7mol/L及10-9mol/L干预后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10-7mol/L与10-9mol/L干预后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的1α,25-(OH)2D3干预后,孵育72h后IFN-γ水平分别与孵育24h及48h后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孵育24h与48h后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FN-γ水平虽有所降低,但不随1α,25-(OH)2D3浓度即孵育时相变化而变化,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研究组PBMC在分别加入浓度为10-9、10-8、10-7mol/L 1α,25-(OH)2D3孵育24h、48h、72h后,IL-10水平分别为(58.80±5.15)、(58.23±5.24)、(66.02±4.38)pg/ml;(76.62±6.10)、(78.10±6.60)、(96.15±4.61)pg/ml;(58.23±7.53)、(58.90±4.98)、(68.07±5.40)pg/ml。不同1α,25-(OH)2D3浓度在孵育不同时间后IL-10水平分别与空白孔相应IL-10水平比较,研究组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孵育时间下,10-8mol/L干预后IL-10水平分别与10-7mol/L及10-9mol/L干预后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10-7mol/L与10-9mol/L干预后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的1α,25-(OH)2D3干预下,孵育72h后IL-10水平分别与孵育24h及48h后IL-10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孵育24h与48h后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10水平虽有所升高,但不随1α,25-(OH)2D3浓度及孵育时相变化而变化,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α,25-(OH)2D3可能抑制体外培养的ICP患者PBMC中IFN-γ的产生,但增加其IL-10的产生,且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尤以10-8mol /L孵育72h为最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