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易感性—应激模型研究——躯体化与心理化的实证模型构建
【6h】

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易感性—应激模型研究——躯体化与心理化的实证模型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青少年抑郁研究的概述

2青少年抑郁评估的分类

3青少年抑郁的发展性特征

4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心理化的研究概述

5抑郁的易感性—应激模型

6问题的提出

7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第二章青少年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心理化的发展特征——基于横断面的研究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青少年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心理化易感性-应激模型——基于纵向追踪的研究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四章综合讨论与结论

1综合讨论

2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心理化的研究现状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1)描述青少年抑郁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的发展趋势,分析青少年抑郁发展的症状特征。(2)分别探讨文化取向、述情障碍、神经质人格、社会支持与应激水平对青少年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心理化的影响,分别构建青少年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心理化的文化易感性.应激模型、情感易感性,应激模型、人格易感性.应激模型和人际易感性.应激模型。 方法:(1)在横断面研究中,3835名11-21岁青少年完成了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CES-D)的测试。比较不同年龄青少年CES-D总分、CES-D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分量表分的得分差异。(2)在纵向追踪研究中,613名高一学生完成了包括CES-D、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量表(ICS)、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FFIN)、青少年社会支持问卷(SSSA)、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修订版( ALEQ-R)六个量表的首次测试。在首次测试后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追踪测查,追踪时间为一年。追踪测查中所使用的量表为CES-D和ALEQ-R。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对追踪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构建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心理化的易感性-应激模型。模型中因变量为追踪过程中抑郁症状得分的波动情况,自变量分别为文化取向、述情障碍、神经质人格、社会支持和追踪过程中应激水平的波动情况,以及各因素与应激水平波动情况的交互作用。 结果:(1)不同年龄青少年的CES-D躯体症状(F(10,3824)=3.221,p<0.001)和心理症状(F(10,3824)=17.372,p<0.001)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发展趋势。(2)多层线性模型统计结果显示: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躯体化的预测中,集体主义的主效应(F(1,579)=3.19,p>0.05)、集体主义与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F(1,1216)=2.78,p>0.05)均不显著;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心理化的预测中,个体主义的主效应(F(1,568)=0.33,p>0.05)、个体主义与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F(1,1211)=0.21,p>0.05)均不显著。(3)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躯体化的预测中,识别情感障碍的主效应(F(1,542)=24.73,p<0.0001)、识别情感障碍与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F(1,1179)=4.98,p<0.05)均显著;描述情感障碍的主效应(F(1,541)=19.50,p<0.0001)、描述情感障碍与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F(1,1176)=5.27,p<0.05)均显著;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心理化的预测中,识别情感障碍的主效应显著(F(1,538)=22.52,p<0.0001),而识别情感障碍与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1183)=2.07,p>0.05);描述情感障碍的主效应显著(F(1,537)=23.06,p<0.0001),而描述情感障碍与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1180)=2.39,p>0.05)。(4)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躯体化的预测中,神经质人格的主效应(F(1,551)=18.42,p<0.0001)、神经质人格与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F(1,1155)=7.62,p<0.001)均显著;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心理化的预测中,神经质人格的主效应(F(1,548)=19.72,p<0.0001)、神经质人格与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F(1,1156)=5.3,p<0.05)均显著。(5)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躯体化的预测中,父母支持的主效应(F(1,566)=1.20,p>0.05)和父母支持与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F(1,1188)=0.00,p>0.05)均不显著;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心理化的预测中,父母支持的主效应(F(1,563)=1.67,p>0.05)和父母支持与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F(1,1195)=1.79,p>0.05)均不显著。(6)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躯体化的预测中,同伴支持的主效应不显著(F(1,560)=2.34,p>0.05)而同伴支持与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F(1,1173)=4.15,p<0.05);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心理化的预测中,同伴支持的主效应不显著(F(1,556)=1.35,p>0.05)而同伴支持与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F(1,1177)=4.15,p<0.01)。 结论:(1)青少年抑郁症状躯体化和心理化均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2)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对青少年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心理化没有显著预测作用。(3)高识别情感障碍和高描述情感障碍是青少年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心理化的易感性因素,同时支持抑郁症状躯体化的述情障碍易感性.应激模型构建。(4)高神经质人格是青少年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心理化的易感性因素,同时支持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心理化的神经质人格易感性.应激模型构建。(5)父母支持对青少年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心理化均没有显著预测作用。(6)低同伴支持是青少年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心理化的易感性因素,同时支持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心理化的社会支持易感性.应激模型构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