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藏那曲县尤卡朗铅银矿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6h】

西藏那曲县尤卡朗铅银矿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依据和意义

1.2 矿区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矿区地理概况

1.2.2 矿区研究历史及成果

1.2.3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量

1.4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

2.1 区域地质

2.1.1 区域地质特征

2.1.2 区域矿产特征

2.2 矿区地质

2.2.1 地层及岩性特征

2.2.2 矿区构造

2.2.3 岩浆岩

2.2.4 变质作用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形态、规模及品位

3.2 矿石组成及结构构造

3.3 成矿阶段与矿物生成顺序

3.4 围岩蚀变特征

第四章 流体包裹体与稳定同位素特征

4.1 流体包裹体特征

4.1.1 研究方法

4.1.2 包裹体特征

4.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4.3 稳定同位素分析

4.3.1 硫同位素特征

4.3.2 铅同位素特征

第五章 成矿作用研究

5.1 控矿条件分析

5.2 成矿物质来源

5.3 矿床成因

5.4 成矿模式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西藏那曲尤卡朗铅银矿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中生代岩浆弧。矿区所在地区成矿条件良好,具有找矿潜力。
   论文通过对矿区地层剖面实测及地质图修测,开展尤卡朗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进行地层的含矿性和成矿构造分析,总结了矿体地质特征和矿石组成特征,划分了岩浆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绘制了矿物生成顺序表,首次开展本矿区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结合硫化矿物的S和Pb同位素资料,探讨尤卡朗矿床的成矿作用,分析矿床的成因,建立矿床成矿模式。
   研究表明,脉状矿体的石英中发现两类原生流体包裹体,类型Ⅰ为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通常以液相为主,气液比大多为15%-30%。类型Ⅱ较少见,为H2O-CO2包裹体,室温下部分可见两相CO2。这些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分布范围较广,多数在160-250℃,平均均一温度为210℃,推测成矿温度为中温。流体盐度范围为1.65-12.29%,峰值在3-5%之间,部分数据具有较高的盐度值,反映高盐度的岩浆热液流体来源,流体盐度可能反映岩浆热液中混入了地下水,是一种混合水体。
   矿体中方铅矿和闪锌矿单矿物硫同位素δ34S值分布于-5.92至-9.47(‰CDT)之间,与钛铁矿型花岗岩相近,表明成矿物质的来源与相应的岩体有关。方铅矿和闪锌矿中S同位素平衡温度计算结果为214℃,与包裹体测温结果相近。铅同位素分布范围较窄,在构造模式图的投影位置说明矿石中铅为地壳来源,并且主要可能是上地壳来源。
   研究表明,矿体的围岩没有提供成矿物质,而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热液,是一种中高温、中等盐度的含矿流体。含矿流体沿着张性裂隙向上运移,由于受热地下水的涌入,改变了成分,在有利的空间成矿。因此,尤卡朗铅银矿床为中温岩浆热液型矿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