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对轻度高血压患者EL活性和APN水平的干预研究
【6h】

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对轻度高血压患者EL活性和APN水平的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设备与材料

2.2 研究对象

2.3 服药方案

2.4 分组与设计方案

2.5 收集标本与体格检查

2.6 降压疗效判定标准

2.7 测量血压方法

2.8 实验室检查

2.9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比较

3.2 研究对象血清EL活性水平和APN浓度水平及变化

3.3 用药剂量和时间对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3.4 EH患者治疗前后血压、MAP及心率比较

3.5 EH患者治疗前血清EL活性与血压、血脂及脂联素的相关性分析

3.6 EH患者治疗前血清EL活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7 EH组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内皮脂肪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轻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与正常血压者的血清内皮脂肪酶(EL)活性和脂联素(APN)浓度,分析血清EL和APN与轻度EH患者血压的关系,并且观察轻度EH患者服用替米沙坦或贝那普利前后内皮脂肪酶(EL)活性和脂联素(APN)浓度的变化。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轻度EH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EH患者予以安慰剂(维生素B1)洗脱2周,将68例轻度EH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替米沙坦组34例和贝那普利组34例,分别予以口服替米沙坦40mg或贝那普利10mg,每天1次,4周后如血压未达标,则剂量加倍,疗程12周,每2周随访一次(观察患者血压,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空腹抽取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EL活性和APN浓度。
   结果:①正常对照组与轻度高血压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除血压有明显差异外,其他各生化和生理指标比较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②轻度EH患者治疗前血清EL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09.11±35.35)μg/L VS(319.78±17.31)μg/L,(P<0.01);轻度EH患者治疗前血清APN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13±0.59)mg/L VS(8.36±0.30)mg/L,(P<0.01)。经替米沙坦或贝那普利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血清EL活性显著降低:(411.22±35.29)μg/LVS(330.51±20.36)μg/L;(406.94±35.88)μg/LVS(357.14±27.96)μg/L,均(P<0.01);而APN浓度显著升高:(5.13±0.57)mg/L VS(8.28±0.24)mg/L;(5.12±0.61)mg/L VS(7.51±0.81)mg/L,均(P<0.01)。替米沙坦组治疗后EL活性下降值和APN浓度升高值水平均高于贝那普利组,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L和APN水平差值比较:80.71±18.92μg/LVS49.80±11.66μg/L;3.15±0.48 mg/L VS2.41±0.56 mg/L,均(P<0.05)。③轻度EH患者用药前后自身对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下降程度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④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轻度EH患者的血清EL与SBP、LDL呈正相关(r=0.380,P=0.002;r=0.301,P=0.017),与HDL、TC、APN浓度呈负相关(r=-0.395,P=0.001;r=-0.330,P=0.008;r=-0.282,P=0.025)。
   结论:①轻度EH患者血清EL活性增加而APN浓度降低。②轻度EH患者血清EL活性与SBP、LDL浓度呈正相关,与HDL、TC和APN浓度呈负相关。③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均能使轻度高血压患者血清EL活性降低及APN水平升高,但替米沙坦更显优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