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6h】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主要的研究内容

1.4.2 主要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2.1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理论

2.2.2 农村金融发展的三种理论流派

2.2.3 农村金融发展评价标准理论

第三章 农村金融的系统性分析

3.1 农村金融特性分析

3.1.1 农村金融特征分析

3.1.2 农村金融的系统性质

3.2 研究框架的确立

3.3 农村金融各子系统作用机理分析

3.3.1 农村金融发展子系统与农村经济子系统作用机理分析

3.3.2 农村金融发展子系统与农村社会事业子系统作用机理分析

3.3.3 农村经济子系统与农村社会事业子系统作用机理分析

3.4 系统动力学理论概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金融系统框架构建与分析

4.1 农村金融发展子系统框架及分析

4.1.1 农村金融总体发展水平

4.1.2 农村金融存贷结构

4.1.3 利率状况

4.1.4 农村金融机构现状

4.2 农村经济子系统框架及分析

4.2.1 农村经济总量

4.2.2 农村投资

4.2.3 劳动力

4.2.4 农村劳动力文化状况

4.2.5 价格指数

4.3 农村社会事业子系统框架及分析

4.3.1 卫生事业

4.3.2 文化事业

4.3.3 社会保障和福利

4.3.4 环境保护

4.3.5 教育事业

4.3.6 科技事业

4.3.7 农村社会事业总体水平

第五章 农村金融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5.1 系统动力学理论在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

5.2 系统基模的构建原理

5.2.1 流率基本入树

5.2.2 嵌运算

5.2.3 反馈环枝向量行列式算法

5.2.4 基模和基模生成集

5.2.5 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结构行为

5.3 农村金融系统的基模分析

5.3.1 农村金融发展子系统基模流图

5.3.2 农村经济子系统基模流图

5.3.3 农村社会事业子系统基模流图

5.3.4 农村金融系统总基模流图

第六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村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

6.1 农村金融发展系统动力学实证准备

6.2 模型检验

6.2.1 模型结构检验

6.2.2 模型参数检验

6.2.3 模型运行结果检验

6.3 模型的运行结果和分析

6.3.1 农村金融发展子系统

6.3.2 农村经济子系统

6.3.3 社会事业子系统

6.3.4 农村金融系统整体分析

6.4 政策模拟

6.4.1 农村科技水平的政策模拟

6.4.2 宏观经济促进金融机构发展的政策模拟

6.4.3 农户收入的政策模拟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村金融系统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分析

7.1 农村金融系统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和博弈特性分析

7.1.1 农村金融系统的主要利益相关方

7.1.2 农村金融系统的博弈特性分析

7.2 完全且完美信息下农村金融系统利益相关方博弈分析

7.2.1 完全假设条件下农户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双方博弈分析

7.2.2 增加制约条件的农户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双方博弈分析

7.2.3 信用制约条件下的政府、农户与农村金融机构的三方博弈分析

7.3 不完美信息下农村金融系统利益相关方博弈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提高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8.1 深化农村金融发展子系统的作用

8.1.1 提高农村金融发展子系统相关指标的引导作用

8.1.2 深化金融发展子系统对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

8.1.3 强化金融发展子系统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8.2 促进农村金融系统相关方的利益平衡

8.2.1 保障农村金融服务各方需求者权益

8.2.2 营造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优良环境

8.3 引导和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多元化发展农村金融体系

8.3.1 为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设置相应法律框架,引导其正确发展

8.3.2 建立健全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机制

8.3.3 建立征信制度,为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提供基础性制度

8.4 鼓励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

8.4.1 增加小额信贷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农户基本金融需求

8.4.2 积极探索信用担保创新,降低农户的信贷成本

8.5 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构建有力的信用体系

8.5.1 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法律,为农村金融信贷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8.5.2 构建有力的信用体系,约束农户信用违约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及目录

展开▼

摘要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推动和支持。提升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基于农村金融的因果特性、多重反馈特性、非线性特性和系统惯性特性等系统特性,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对农村金融系统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导致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改进对策。
   首先,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根据系统模型的设定原则和农村金融主要影响因素,将农村金融系统划分为农村金融发展子系统、农村经济子系统和农村社会事业子系统等三个子系统。并且根据农村金融系统各因素的计量关系和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农村金融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拟合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所有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模型精度较高,达到了实证分析的要求。
   其次,收集相关数据,对农村金融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政策模拟仿真。三个子系统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1、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2010年之前处于上升阶段,2010年之后趋于下降,导致其下降主要原因是农村金融总量相对农村GDP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即农村金融发展没有和农村经济增长形成良性互相促进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农村金融的同步发展。
   2、农业GDP和农业GDP增长率呈上升态势,而乡镇企业增加值的疲软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处于良好的上升势头,这与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趋势一致。说明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不断发展,对农村社会事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农村金融系统的整体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农村各个子系统发展主要受农村金融水平的制约。其主要表现是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没有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得到相应的提升,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下降反过来又进一步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
   然后,从农村金融系统相关利益方的微观策略入手,分析各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均衡,为提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提供逻辑依据。博弈均衡表明:在完全假设条件下,农户会选择不还款而得到更高收益,使得博弈无法达到共赢均衡;在具有制约条件下,采用法律制约会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法律诉讼成本,采用担保约束时,会增加农户的贷款成本,也无法实现双赢的博弈均衡;在信用制约条件下,政府构建信用体系一方面可以保证农户按期还款而又不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农户的贷款成本,只要在农户贷款后进行扩大生产收益大于贷款利息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三方共赢的博弈均衡;在不完美信息下,政府、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三方博弈存在两个共赢的完美贝叶斯均衡。在农户按期归还贷款的概率超过0.5时,即使不存在信用体系的约束,也能实现三方共赢博弈均衡。当政府选择构建信用体系时,能否实现共赢的博弈均衡取决于信用体系的惩罚力度,即对违约农户惩罚的概率和惩罚的力度。只有当信用体系对违约农户的惩罚力度大于农户拒绝还贷的收益,才能实现共赢均衡。
   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和博弈分析结果,提出以下五点对策建议提升我国农村金融水平:1、深化农村金融发展子系统的作用;2、促进农村金融系统相关方的利益平衡;3、引导和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多元化发展农村金融体系;4、鼓励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5、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构建有力的信用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