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甲双胍对肝癌细胞体内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6h】

二甲双胍对肝癌细胞体内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表明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药物二甲双胍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效应。本研究旨在研究二甲双胍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在肝癌细胞中可能的分子靶点及其相关信号通路。
  方法:
  1.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Huh7、SMMC7721、Be17402和人正常肝细胞株L02。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
  2.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内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细胞内mRNA水平。
  3.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为载体将Livin siRNA、AMPKα1/2 siRNA载入细胞,分析Livin蛋白及AMPK/mTOR通路在二甲双胍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现象中的作用。
  4.建立人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5.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和正常肝脏组织中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荷瘤鼠血清胰岛素和IGF-1水平。
  结果:
  1.在体外细胞实验中,二甲双胍(1mM,5mM,10mM,15mM)作用72小时后,人肝癌细胞的增殖被显著抑制,且抑制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P<0.05)。二甲双胍(5mM,10mM,15mM)作用72小时后,人肝癌细胞的活力显著低于人正常肝细胞的活力(P<0.05)。
  2.二甲双胍(5mM,10mM)作用48小时后,人肝癌细胞出现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并且细胞凋亡增加(P<0.05),但人正常肝细胞的细胞周期循环及细胞凋亡未明显受到影响。
  3.Livin siRNA转染48小时后,人肝癌细胞的增殖被显著抑制,出现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并且细胞凋亡增加(P<0.05),但人正常肝细胞的细胞周期循环及细胞凋亡未明显受到影响。二甲双胍(5mM,10mM)作用48小时后,人肝癌细胞内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且下降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而人正常肝细胞内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Real-time PCR检测发现二甲双胍(5mM,10mM)作用48小时对人肝癌细胞及人正常肝细胞Livin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
  4.AMPKα siRNA转染72小时后,HepG2细胞的生长未受明显影响,但二甲双胍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被显著抑制(P<0.05)。二甲双胍(5mM,10mM)作用72小时能提高HepG2细胞内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mTOR通路下游蛋白p70S6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并且这种作用呈能浓度依赖性。当HepG2转染AMPKα siRNA后,二甲双胍降低细胞内p70S6K蛋白磷酸化水平及降低Livin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减弱。
  5.在裸鼠HepG2细胞及Huh7细胞异位移植瘤模型中,二甲双胍腹腔注射治疗30天能显著缩小移植瘤体积(P<0.05),且抑瘤率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6.在裸鼠HepG2细胞原位移植瘤模型中,二甲双胍腹腔注射治疗30天能显著缩小移植瘤体积(P<0.05),低剂量组(125mg/Kg/d)及高剂量组(250mg/Kg/d)的抑瘤率分别为47.37%及86.07%。二甲双胍治疗后移植瘤组织中的Ki67指数显著降低(P<0.05),Cleavedcaspase3指数显著升高(P<0.05),且指数的变化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在正常肝组织中,二甲双胍治疗对Ki67指数及Cleaved caspase3指数无明显影响。二甲双胍治疗还使得移植瘤组织中AMPK磷酸化水平升高,Liv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组织HE染色示二甲双胍治疗未导致荷瘤裸鼠主要脏器出现明显病变。各组荷瘤裸鼠的体重、血糖以及血清中胰岛素、IGF-1的水平无明显差别。
  结论:
  1.在体内及体外,二甲双胍治疗均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的生长,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同时,二甲双胍对正常肝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2.Livin蛋白是二甲双胍在细胞内的靶蛋白之一。二甲双胍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特异性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3.二甲双胍通过激活肝癌细胞内AMPK,抑制mTOR通路,在翻译水平下调Livin蛋白的表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