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CDIO的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
【6h】

基于CDIO的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格式说明

摘要

绪论

0.1 选题来源

0.2 选题意义

0.3 研究现状

0.4 研究方法

第1章 CDIO的概念及培养特点

1.1 CDIO的概念

1.2 CDIO的培养特点

1.2.1 体现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理念

1.2.2 体现教育目标的CDIO教学大纲

1.2.3 体现系统化改革的CDIO标准

第2章 我国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与CDIO

2.1 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育目标

2.1.1 卓越工程师的界定

2.1.2 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育目标尚处在理念阶段

2.1.3 借鉴CDIO教学大纲确定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育目标

2.2 借鉴CDIO标准分析我国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2.2.1 工程教育实践环境整体弱化

2.2.2 课程结构的设置缺乏灵活性

2.2.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需更新

2.2.4 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2.2.5 工程教育国际开放程度不够

第3章 基于CDIO的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建议

3.1 更新工程教育理念,树立大工程观

3.2 建立生命周期工程教育实践环境,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3.3 构建“设计——实现”为特色的一体化课程

3.4 主动学习和综合学习的新型“教”与“学”

3.5 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3.6 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为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工程师,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四所大学通过四年国际合作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方法(CDIOApproach),强调在系统和产品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真实工程教育实践环境中培养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培养具有宽广知识基础、多学科背景、综合素质能力和社会意识的工程师。CDIO工程教育方法区别于其它工程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在于提出了体现其教育目标的教学大纲以及系统化的标准,自实施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果。
   2010年,我国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卓越工程师,已有194所工科院校、综合大学参与,旨在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但现阶段,卓越工程师还只是作为一种理念出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还处在摸索阶段,暂未形成明确的教育目标,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凭学校自己的摸索,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培养参差不齐的现象。通过借鉴满足产业界需求、具有国际性、权威性和全面性的CDIO教学大纲,确定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目标为培养具有宽口径、厚基础的知识背景、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国际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具有人文素养、工程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工程师。通过借鉴CDIO标准,分析我国高校要实现这些教育目标还存在工程教育实践环境整体弱化、课程结构设置缺乏灵活性、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陈旧、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以及国际开放程度不够等问题。因此,针对我国高校存在的问题,借鉴CDIO工程教育方法,对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树立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建立生命周期工程教育实践环境、构建“设计——实现”为特色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主张主动学习与综合学习、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以及扩大工程教育对外开放的建议,旨在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培养卓越工程师,以满足我国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的需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