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当代版画影像化的表现形态研究
【6h】

中国当代版画影像化的表现形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版画影像化形态的现况

第二章 中国当代版画影像化形态形成的文化背景

2.1 中国当代版画影像化形态形成的文化语境

2.1.1 后现代主义

2.1.2 解构主义

2.1.3 大众文化

2.1.4 高科技文化

2.1.5 艺术创作的新趋势——跨界

2.2 国内文化

2.3 国外文化

2.4 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与审美取向

2.4.1 时代特征

2.4.2 审美取向

2.4.3 审美情趣

2.5 当代中国的影像艺术发展现状

2.5.1 1988-1993初识媒体艺术特质

2.5.2 1994-1999录像媒体语法的新解析与重构

2.5.3 2000-2005带有意识形态化的影像艺术

2.5.4 2006-2011边界:影像艺术的社会作用

第三章 当代版画创作中影像化形态的表现

3.1 创作素材借用影像资源

3.2 创作对历史、事件公共符号的借用

3.3 对游戏、动漫、三维视频形象的借鉴

3.4 对社会熟悉的历史文化符号的利用与组合

3.5 对普通大众形象的借鉴与挪用

第四章 中国当代版画影像化形态的分析

4.1 影像化形态的概述

4.1.1 影像化形态产生的背景

4.2.影像化技术对艺术形态的影响

4.3 各大画种影像化形态的现状

4.4 中国当代版画影像化形态的研究

4.4.1 丝网版画影像化形态的研究

4.4.2 木版画影像化形态的研究

4.4.3 数码版画影像化形态的研究

4.4.4 石版、铜版画版画影像化形态的研究

4.5 典型版画作品中的影像化形态的表现

4.6 版画影像化的形态与版画传统的形态的对比

第五章 当代版画影像化形态的特征

5.1 版画影像化形态的视觉特征

5.1.1 复制性

5.1.2 虚拟性

5.1.3 瞬时性

5.2 版画影像化形态的文化特征

5.2.1 大众文化特征

5.2.2 人文关怀的特征

5.2.3 卡通文化的特征

5.2.4 亚文化的特征

5.3 版画版画影像化形态的审美特征

5.3.2 艺术形象的审美特征

5.3.3 艺术语言的审美特征

5.4 版画影像化形态的时代特征

5.5 对版画影像化形态的评价

5.5.1 艺术评价

5.5.2 价值评价

第六章 创作实践和总结

6.1 作品创作心得

6.2 对版画影像化形态的运用

6.3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地的文化也呈现出一种大融合、多元化的态势。首先是各种思潮的涌现,后现代主义带来的大众文化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各个门类的创作观念,艺术在其形式上被解构了。艺术已经在超越自身的概念基础上,进入到一种观念的探索期。版画影像化形态在创作领域的运用中就是观念探索的方向之一。同时发达的数码成像技术、网络技术、数字信息技术等等这些坚实的物质科学技术,为影像化形态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技术保障。这种影像化创作新动向在有充分的文化与物质条件下,已成为了中国当代绘画各大画种采用的较普遍的创作手法。这意味着影像化形态或许会成为版画未来的主流创作手段。
  本文对版画影像化形态的视觉特征与文化特征作了梳理性的分析与总结。并且把中国传统版画与当代影像化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从社会学、人文精神的角度来阐述影像化形态的价值与意义,试图凸显版画影像化形态的文化价值与理论价值。
  文中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相关研究文章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对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创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历程、文化语境、时代特征与审美取向、影像化(艺术)技术发展现状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国当代版画影像化形态;第四部分论述的是版画影像化形态的表现方式,包括对摄影素材、历史、事件公共图像、游戏、动漫、三维视频形象等资源的挪用与再创造;第五部分为对当代版画影像化形态的特征进行梳理与总结、第六部分为结语,主要是对版画影像化形态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