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益相关者治理对突破性创新绩效影响机理研究
【6h】

利益相关者治理对突破性创新绩效影响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流程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突破性创新

2.1.1 创新的定义及分类

2.1.2 突破性创新概念界定

2.1.3 突破性创新网络研究

2.1.4 突破性创新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

2.1.5 突破性创新内部组织结构与管理研究

2.2 智力资本

2.2.1 智力资本的定义

2.2.2 智力资本的构成

2.2.3 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

2.2.4 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

2.3 利益相关者治理

2.3.1 利益相关者定义

2.3.2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绩效研究

2.3.3 道德文化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关系

2.3.4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与创新绩效

第3章 企业突破性创新影响因素案例剖析

3.1 我国汽车产业创新模式变迁

3.1.1 全面引进国外模式

3.1.2 合资合作模式

3.1.3 多元化创新模式

3.2 案例简介

3.2.1 上海汽车简介

3.2.2 一汽轿车简介

3.2.3 长安汽车简介

3.2.4 天津一汽简介

3.2.5 奇瑞汽车简介

3.3 企业创新绩效分析

3.3.1 上海汽车创新绩效分析

3.3.2 一汽轿车创新绩效分析

3.3.3 长安汽车创新绩效分析

3.3.4 天津一汽创新绩效分析

3.3.5 奇瑞汽车

3.4 案例比较分析

3.4.1 案例企业创新情况比较分析

3.4.2 案例企业专利数量比较分析

3.4.3 案例企业利益相关者治理比较分析

3.4.4 综合分析

第4章 利益相关者、智力资本与突破性创新绩效概念模型

4.1 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本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4.2 利益相关者结构资本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4.3 利益相关者社会资本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4.4 利益相关者关系资本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4.5 利益相关者智力资本要素之间的互动

4.5.1 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本因素与社会资本因素之间的互动

4.5.2 利益相关者结构资本因素与社会资本因素之间的互动

4.6 道德氛围的影响作用

4.7 研究模型构建与假设汇总

第5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5.1 问卷设计

5.1.1 问卷基本内容

5.1.2 问卷设计过程

5.1.3 问卷设计的可靠性

5.2 数据收集

5.3 变量测度

5.3.1 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本

5.3.2 利益相关者结构资本

5.3.3 利益相关者社会资本

5.3.4 利益相关者关系资本

5.3.5 创新绩效

5.3.6 道德氛围

5.4 分析方法与程序

5.4.1 结构方程模型

5.4.2 统计分析程序

第6章 利益相关者治理对突破性创新绩效影响机制实证分析

6.1 信度和效度分析

6.1.1 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本

6.1.2 利益相关者结构资本

6.1.3 利益相关者社会资本

6.1.4 利益相关者关系资本

6.1.5 创新绩效

6.2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6.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2.2 相关分析

6.3 验证性因子分析

6.3.1 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本

6.3.2 利益相关者结构资本

6.3.3 利益相关者社会资本

6.3.4 利益相关者关系资本

6.3.5 创新绩效

6.4 SEM模型分析及结果

6.4.1 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

6.4.2 利益相关者结构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

6.4.3 利益相关者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

6.4.4 利益相关者关系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

6.4.5 交互作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

6.4.6 道德氛围的调节作用和驱动作用

6.4.7 假设检验结果讨论

第7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的突破性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7.1 加强企业利益相关者文化建设

7.2 改善股权结构

7.3 建立道德氛围指数

7.4 加强董事会职能

7.5 加强智力资本建设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研究主要结论

8.2 论文的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从当今经济全球化格局、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的竞争正在加速由生产阶段前移到研究开发阶段,或者后移到品牌营销阶段,而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产品和新概念服务主要来源于突破性创新成果。对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大型成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实施突破性创新的必要性正变得日益突出。突破性创新不同于一般创新。突破性创新是指能够提供全新产品性能或大幅度提高已有性能或显著降低成本,并能够显著地改变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乃至改变整个行业的竞争态势的创新。虽然善于思考的管理者们认识到了突破性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几乎没有人熟悉突破性创新的整个发展过程和将要面临的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突破性创新的发展主要是由个人的主动性来推动的。因此如何激励那些参与突破性创新项目的人员,促进成员间的信任和知识交流的程度与效率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提高具有战略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正是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
  此外,对智力资本的测度尚缺乏良好的系统。已有智力资本的很多相关研究主要着眼于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对社会资本和关系资本往往忽略。且已有研究主要在于建立智力资本的各维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且各维度指标的界定往往不能为企业现实应用提供有针对性的可操作建议。由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能为知识生成这个过程带来许多重要的益处,利益相关者治理能够提升关系资本和社会资本,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研究智力资本和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本文首先在综述国内外智力资本和利益相关者治理相关理论基础上,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智力资本理论相结合,进而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了系统而全面的智力资本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突破性创新理论,提出一系列理论假设,构建了利益相关者、智力资本和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概念模型,其中包含了智力资本各因素,如专家经验、通才经验、编码知识、规则方法、知识转移、连通性、心理安全、关系依附度、关系深度和关系广度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假设。该概念模型不但考虑了利益相关者智力资本各因素对突破性创新的直接影响,还考虑了各因素间的交互性;由于道德氛围会影响企业成员间和单位间的资源信息交流,进而对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因而该模型中也引入了道德氛围因素。
  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访谈、问卷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相关者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社会资本、关系资本四个因素,其中通才经验、知识转移、心理安全、关系依附度、关系深度均对突破性创新绩效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知识转移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大,这表明进行员工交流或者将利益相关者纳入到研究顾问组中对双方来说是互惠互利的。要想改变知识交流过程及其成果必须得克服这些参与倾向之间的差异性。总的来说,在研究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要在早期阶段花费更大的力气,关注知识交流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2)利益相关者智力资本要素互动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我们并未发现心理安全会进一步加强通才经验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联系、削弱知识转移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这表明个人的知识融入到社交网络中,通过社交关系进行分享,通道传递,心理安全对知识的创造并没有显著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已经结构化编码化的程序和规则中会进行信息的流动和交流,而企业内部或跨企业的个人和团体之间的心理安全和相互关系也可能不会显著降低这种流动的效率。
  (3)道德氛围在社会资本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和驱动作用。这说明,不同道德氛围的情况下,连通性和心理安全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不同,高道德氛围情况下,连通性和心理安全对创新绩效的预测效果更好。这可能是当组织和个人的信任程度高时,人们更倾向于进行广泛意义上的社交活动,并进行特定的合作,而信任程度低时则不是如此。信任能够增加潜在交易的数量,并通过降低投机取巧减少监察的成本以及缩减强制实施的需求。
  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的突破性创新绩效提升策略,总的来看,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丰富和完善了智力资本、突破性创新理论,为我国企业提升持续竞争优势、提高突破性创新绩效提供了新的,切实可行的视角与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