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
【6h】

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选题研究的背景

1.2.1 案例描述

1.2.2 问题分析

1.3 概念界定

1.3.1 家庭教育

1.3.2 社会工作

1.3.3 农民工子女

1.4 研究方法

1.4.1 个案访谈法

1.4.2 文献法

1.4.3 观察法

1.5 文献综述

1.5.1 基于制度政策领域的理论研究

1.5.2 基于实践调查的研究

1.5.3 基于学校、家庭、社区互动层面的研究

1.5.4 基于社会工作实务介入的研究

1.5.5 文献评价

2 理论视角

2.1 理论选择依据

2.2 生态系统理论

2.2.1 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框架

2.2.2 实践操作框架

2.2.3 生态评估框架

2.3 优势视角理论

2.3.1 优势视角实践操作框架

2.3.2 优势视角评估框架

3 研究设计

3.1 方案设计

3.1.1 短期目标

3.1.2 长期目标

3.1.3 具体目标

3.2 方案实施策略

3.3 方案执行

3.3.1 方案执行说明

3.3.2 方案执行阶段

3.4 服务机构选择

3.4.1 依托机构介绍

3.4.2 其他资源说明

3.5 实务通用过程

3.5.1 介入的阶段主题与方法

4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4.1 案主系统的弹性分析

4.2 案主系统评价

4.3 问题诊断

4.3.1 案主观察记录表分析

4.3.2 亲子沟通的障碍

4.3.3 支持网络缺乏

4.3.4 来自心理的障碍

4.3.5 家庭教育观念不当

4.4 治疗方案

4.4.1 积极心理疏导法——改变自我认知

4.4.2 情绪宣泄法——释放压抑的情绪

4.4.3 改善家庭沟通模式——减低案主父母亲的焦虑心理

4.4.4 萨提亚治疗成长阶段——促使案主自我改变

4.5 效果评估

4.5.1 评估方法

4.5.2 评估指标

4.5.3 方案评估表

5 发现与讨论

5.1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实务经验发现

5.1.1 案主参与程度与介入效果

5.1.2 良好的行动系统与目标达成

5.1.3 家庭系统弹性与治疗效果

5.1.4 社会工作者自我角色的定位

5.2 对社会工作实务的几点反思

5.2.1 关于社会工作本土化方面的反思

5.2.2 关于中国人求助方式的反思

5.2.3 关于社会工作理论实践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个案访谈提纲

附录B:个案访谈记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社会中,伴随着农民工家庭化的流动。农民工子女是这种流动中出现的新群体。相对于学校教育,他们的家庭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应该是一个相互联系、影响的整体。家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正确认识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农民工家庭教育的能力,促进农民工子女以及家庭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本文目的所在。
  因此,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为支撑,以其实践框架、评估框架等为实践模式,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发现和分析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借助社会工作具体的实务技巧进行介入,对介入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并加以理论提升,以期对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提升农民工家庭教育能力,为他们子女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