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315鞘配合3830电极导线右心室间隔部位起搏及其短期随访
【6h】

C315鞘配合3830电极导线右心室间隔部位起搏及其短期随访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病例选择

2.1.1 入选及排除标准

2.2 手术步骤

2.3 研究分组及随访

2.3.1 起搏参数测试

2.3.2 X线影像

2.3.3 超声检查

2.3.4 QRS波宽度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临床特征

3.2 术中电极置入的曝光时间及射线量

3.3 术中脱位率

3.4 起搏参数

3.5 QRS波宽度变化

3.6 术后并发症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右心室选择性部位起搏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比较Medtronic公司C315鞘配合3830电极导线与5076电极导线置入右心室间隔部位起搏术中、术后情况,探讨C315鞘配合3830电极导线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且电极导线放置在右心室间隔(高位、中位和低位间隔)部位的314例患者,随机分为3830电极导线组和5076电极导线组,3830电极导线组右心室间隔部采用C315鞘配合放置3830电极导线(n=142)、5076电极导线组采用导引钢丝指引下放置5076电极导线(n=172);记录两组置入电极导线的曝光时间及射线量、术中起搏参数(起搏阈值、感知灵敏度、起搏阻抗)和脱位率,以及两组术后心电图QRS波宽度变化,并随访两组术后7d、1月、3月电极导线起搏参数和电极脱位、穿孔、心包积液、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结果:
  1.3830电极导线组与5076电极导线组相比,置入电极导线的曝光时间(s)为(323.1±88.4 vs.601.2±254.3,P<0.01)、射线量(mGy)为(49.8±10.7 vs.87.4±16.3,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830电极导线组与5076电极导线组术后QRS波宽度变化差值(ms)为(30.2±9.2 vs.30.7±9.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3830电极导线组与5076电极导线组术中及术后7d、1月、3月起搏阈值(V)分别为(0.5±0.2 vs.0.5±0.3、P=1,0.52±0.25 vs.0.57±0.26、P=0.09,0.51±0.27 vs.0.53±0.24、P=0.49,0.53±0.21 vs.0.52±0.23、P=0.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及术后7d、1月、3月感知灵敏度(mV)分别为(5.2±0.3 vs.5.3±0.6、P=0.07,5.3±0.5 vs.5.4±0.8、P=0.20,5.0±0.2 vs.5.0±0.3、P=1,5.1±0.5 vs.5.2±0.5、P=0.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及术后7d、1月、3月起搏阻抗(Ω)分别为(768±164 vs.759±168、P=0.63,659±146 vs.668±151、P=0.59,594±117 vs.587±123、P=0.61,554±99 vs.563±89、P=0.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4.3830电极导线组与5076电极导线组相比术中脱位率(0/142 vs.2/172、P=0.20)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076电极导线组1例囊袋感染,两组均未发现电极导线脱位、心包积液、穿孔等并发症。
  结论:
  Medtronic公司C315鞘配合3830电极导线用于右心室间隔部位起搏与导引钢丝指引下5076电极导线相比,电极导线置入的曝光时间较短,射线量较低,而电极导线脱位率无、置入后QRS波宽度变化、术中与术后起搏参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C315鞘配合3830电极导线用于右心室间隔部位起搏安全而有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