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靶控输注丙泊酚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镇静的可行性研究
【6h】

靶控输注丙泊酚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镇静的可行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1 病例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分组方法

1.4 退出标准

2 实验方法

3 数据采集和指标

4 主要仪器设备及使用药品

5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对比

2 镇静干预率和脑电双频指数的比较

3 镇静前后胃液PH值和血ACTH浓度的比较

4 丙泊酚的用量

5 生命体征的比较

6 镇静完成后的比较

讨论

1 研究背景

2 TCI设备使用特点和应用

3 丙泊酚TCI镇静与静脉持续输注镇静效果的比较

4 丙泊酚TCI镇静对生命体征的影响

5 丙泊酚TCI经济特点

6 丙泊酚TCI镇静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丙泊酚TCI镇静的相关研究和进展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和静脉持续输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优劣,评估丙泊酚靶控输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ICU住院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使用传统丙泊酚静脉持续输注;Ⅱ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各观察点进行输注调整以维持患者SAS镇静评分在3-4分,比较输注速度的调整率和各观察点BIS值差异,评估两种镇静方法临床使用的便捷程度和镇静效果;记录各观察点上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值,比较两种镇静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测定镇静前后胃液PH值和血液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比较两种镇静方法对应激状态的影响;记录两组患者停镇静剂后轻唤睁眼时间和拔管后5分钟SAS评分,比较两种镇静方法的镇静可控性;计录两组患者使用丙泊酚的总量,比较经济效益。
  结果:两组镇静后各观察点的呼吸频率、心率和平均动脉血压均无明显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需要调整镇静剂量的次数占总观测次数的百分率(9.10%)低于Ⅰ组(23.6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组患者的BIS值变异系数(0.15)明显高于Ⅱ组(0.07)(P<0.01);镇静前后的胃液PH值和血ACTH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镇静前后的胃液PH值和血ACTH组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Ⅰ组患者的轻唤睁眼时间长于Ⅱ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分钟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丙泊酚用药总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靶控丙泊酚镇静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是可行的。与匀速微量泵输注比较,TCI具有更好的使用便捷性。镇静过程更平稳,镇静深度控制较好。在短时间镇静中,较传统方式经济性无明显优势,减轻应激和改善拔管后觉醒状态优势尚不明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