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释意理论视角下的可译与不可译
【6h】

释意理论视角下的可译与不可译

代理获取

摘要

在国际交流日益发展的今天,翻译已经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交际活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双语转换的过程中,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而它所面对的是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正是由于这种障碍,使得可译与不可译之争成为翻译领域十大争论焦点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源于法国的释意理论,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口译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以该理论为依托,来探讨笔译中的可译与不可译这一焦点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翻译的定义和释意理论的主要观点,论证了该理论不仅可应用于口译,同时也适应于笔译,是笔译理论的一种。
   第二章对可译和不可译产生的原因及理论依据进行了阐释,指出共相理论是可译产生的理论基础,而个性的存在是不可译产生的原因。同时分析了在释意理论中可译与不可译这一对矛盾的体现。
   第三章里,作者首先论证了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原作与译作的对等,对等包括了最大程度的对等和最小程度的对等。然后提出了应用释意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方法来尝试减少可译性限度和不可译现象。为使阐述条理清晰,作者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可译性限度及不可译的现象按类别分别举例,并以释意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方法为基础提出可行的处理建议,找到合适的译法。
   总之,释意理论是可用于笔译研究领域的,其主要观点和方法可减少笔译中的可译性限度和不可译现象,但需要指出的是,该理论并不能使不可译现象全部消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