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概念合成理论对汉语新词语的认知阐释
【6h】

概念合成理论对汉语新词语的认知阐释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0.1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Neologism Study

0.2 The Scope and Corpus Resources of This Thesis

0.3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Thesis

0.4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1:Literature Review

1.1 Previous Studies on Chinese Neologism

1.2 Previous Views on Chinese Neologism

1.3 Deficiencies of Chinese Neologism Study

Chapter 2:Chinese Neologism and Its Classification and Features

2.1 The Definition of Neologism

2.2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Neologism

2.3 Features of Chinese Neologism

Chapter3: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Neolog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3.1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3.2 Blending Theory in On-line Constructing Chinese Neologism

3.3 Blending Theory in Interpreting Chinese Neologism

3.4 Summary

Conclusion

The General Ideas of This Thesis

Contribution and Weakness

Notes

参考文献

致谢

Informative Chinese Abstract

Résuméand Publications since Entering the Program

展开▼

摘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词汇是语言诸要素中与社会生活联系最紧密,反映社会生活最敏感的组成部分。汉语新词语是指最近出现在普通话中的、有新的形式和意义的词或短语,或者只在形式上或意义功能上有变化的词或短语。在语言使用中新词语一般要经历规约化(conventionalization)的过程,在本文中着眼于对汉语新词语刚刚出现的状态的分析,以期能更好地反映其动态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关于汉语新词语,国内学者已有相当的研究,作者发现大部分学者对汉语新词语的研究都集中在对其进行分类、意义的解释和规范的层面上,缺乏对构词理据全面的分析,更少有从语义加工,意义演变等认知操作上来揭示新词语是如何获得新的意义或功能,说/听者(读/写者)是怎么理解新词语等问题的。
  本文论及的汉语新词语的时间范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目前的二十年左右。在整个分析过程中采用了静态与动态,宏观与微观,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概念合成理论由Fauconnier(1985)提出,它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操作搭起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本文借用Fauconnier等的概念合成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部分,从概念合成理论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模式出发,通过对汉语新词语的在线建构( on-line construction)和语义整合上的深入分析,认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并不是无理据可循,汉语新词语的组成成分依据一定的概念合成网络模型(包括单向网络、镜像网络、单畴网络与双畴网络)建构,其语义结构的组构程度的高低(compositionality)直接对应于浮现结构(emergent structure)生成的认知力(cognitive efforts)和复杂度,一般来说,组构性低的新词语的生成预设更大的认知力,复杂性更高,而组构性高的新词语预设的认知力小,复杂性较低。在语义的整合上,汉语新词语是基于理想化的认知模型(ICM-based)下而生成的,它反映了人们动态的心理运演过程。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第一章绪论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汉语新词语研究的意义、研究对象、本文的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然后对近年来汉语新词语的研究作了纵向的回顾,并在此的基础上指出了近年来汉语新词语研究的不足。在第二章中作者对汉语新词语进行了划分并对其特点作了系统的分析。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分为三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概念合成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在第二、三部分作者通过对汉语新词语具体的分析,进一步剖析了汉语新词语产生及意义建构的认知操作过程,概念合成理论充分展现了其对汉语新词语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最后为本文的总结部分,包括本文的基本观点,贡献和不足。

著录项

  • 作者

    田玉;

  •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

  • 授予单位 湘潭大学;
  • 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宇红;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略语 ;
  • 关键词

    汉语新词语; 概念合成理论; 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