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战后中日教育策略及其比较(1945—-2008)
【6h】

二战后中日教育策略及其比较(1945—-2008)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论

1.1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3研究方法

1.4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中日两国教育的恢复时期(1945年—1955年)

2.1 日本教育走向民主化

2.2 新中国教育师从苏联

3.3 集权与分权

第3章 中日两国教育的发展时期(1956年—1977年)

3.1 日本教育为经济服务

3.2 中国教育为政治服务

3.3 经济效应与政治效应

第4章 中日两国教育的转折时期(1978年—1999年)

4.1 社会危机促使日本教育进行改革

4.2 中国教育进入新阶段

4.3 危机后的探索

第5章 中日两国教育的新发展时期(2000年—2008年)

5.1 日本教育迈向信息化时代

5.2 中国教育在新旧问题的困扰中前行

5.3 新的世纪带来新挑战

第6章 从中日教育策略比较中谈中国教育

6.1 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6.2 教育必须人性化

6.3 让教育摆脱行政因素

6.4 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好基础教育

6.5 小结

第7章 对中国教育问题的一些建议

7.1 教育的平等和人性化要从学前教育做起

7.2 反对“教育特区”

7.3政府不应插手学校之间的竞争

7.4 为民办学校创造宽松的环境

7.5 高考到底该怎么改

7.6 素质教育应该是学校的追求

7.7 学期时间安排

7.8 如何增加教育经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自古就形成了很多优良的教育传统。日本也是东亚最早完成现代化的国家,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将教育视为改变社会,恢复国力的重要手段。日本政府和人民对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始终把教育放在国家发展的优先地位,以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卓有成效,造就了“日本奇迹”,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日本教育在现代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教训,值得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进行学习和借鉴。
  中国的教育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中国建立后,政府也在大力发展教育,并且引进前苏联的教育经验,曾经取得过良好的成绩。但是由于过分模仿前苏联的教育模式,“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受到的灾难性影响,以及政治因素对中国教育的负面效应,中国教育在当代社会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后,中国教育又面临着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光靠政府的努力是难以解决的,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
  本文对中日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策略进行分段比较:第一阶段,1945年—1955年;第二阶段,1956年—1977年;第三阶段,1978年—1999年;第四阶段,2000年—2008年。本文从历史学角度出发来研究教育问题,而非立足于教育学。由于研究的时间范围较大,本文着重研究宏观的教育策略,而非教育政策。最后,本文通过分阶段比较从宏观上总结中日两国教育策略的动向和特点,分析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