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关照下的译者主体性——《论语》两英译本的个案研究
【6h】

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关照下的译者主体性——《论语》两英译本的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著作,是研究先秦儒家学派最珍贵的文献资料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涉及伦理道德,政治,哲学,文学,教育等多方面,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甚至有人评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它的影响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由此它也吸引了众多的学者的诠释和翻译。但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及许多代表孔子思想的关键词的独特含义都造成了译者的困难。而这种困难造成了不同译者的不同理解,从而导致了它的翻译的多样化。正因为这种多样化,众多的学者对它的各种英译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纵观这些研究,还没有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的角度来进行的研究,这便给本文作者提供了一个研究的空间。 本文着重借鉴阐释学的理论来分析译者的主体性在《论语》的译本中的体现。本文从众多的译本中挑选了其中的两本,它们分别是辜鸿铭,安乐哲与罗斯文的合译本。本文在简要介绍阐释学理论的基础上,概述了阐释学的代表人物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该理论分为译者的信任,译者的侵入,译者的输入,译者的弥补。可以看出来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与译者的主体性是紧密相联系的。“所有理解和理解的呈现就是翻译,它从信任开始。”(Steiner,2001:312)信任之后就是译者的入侵,“译者的渗入和提取”。第三步骤就是输入,在这里译者把自己的语言和理解的意义输入到原作中去。斯坦纳提出了译者对原作的侵入和译作输入之后,损失是不可避免了,弥补成为必要,也是积极的。因此本研究在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框架下,着重借鉴阐释学的理论来分析译者的主体性在《论语》译本中的体现。 研究发现:一、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即:译者的信任,译者的侵入,译者的输入,译者的弥补均与译者的主体性是紧密相联。二、论语原文及译本实例的具体分析说明译者的主体性对最终译本生成的决定性作用。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信任”,“侵入”,“输入”以及“补偿”具体运用说明译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以剖面图的形式展现无余。三、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对于《论语》的翻译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它值得我们的重视和尊敬,并将继续成为译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