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早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放疗照射范围对生存预后的影响
【6h】

早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放疗照射范围对生存预后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病例选择及一般临床资料

2.2 CTV上下界边径数值测量

2.3 分组

2.4 18F-FDG PET/CT

2.5 放疗

2.6 化疗

2.7 疗效评估方法及随访

2.8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结果

3.1 临床疗效分析

3.1.1全组患者病例特点

3.2 预后因素分析

3.2.1 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3.2.2 放疗野大小与化疗缓解状况的生存分析

3.2.3 多因素预后生存分析

3.3失败事件分析

3.4 近期、远期毒副反应

第四章 讨论

4.1 R-CHOP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4.2 放疗照射野大小与疗效

4.3复发模式及毒副反应

4.4风险及预后因素

第五章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模式及放疗靶区的演变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早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目前标准的R-CHOP化疗联合放疗综合治疗模式下,分析功能分子影像(PET/CT)指导下放疗范围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临床探讨高精放疗时代是否可安全缩小放疗野范围。 方法:选取湖南省肿瘤医院2011年01月01日至2015年12月30日期间至少有一次PET/CT扫描记录的57例化疗后实施放疗的早期DLBCL患者,回顾性分析靶区大小、化疗后缓解状态、年龄、性别、大肿块、IPI评分、LDH、放化疗因素等生存差异;并对57例有详细放疗靶区勾画图的患者根据靶区上下界CTV外扩范围大小进行分组(上界28例≤4.74cm,29例>4.74cm),(下界37例≤8.5cm,20例>8.5cm),分别比较两组的OS、PFS、DMFS及远期,近期毒副反应,放疗后复发模式。此外,对不同化疗缓解状态(CR/PR)的患者进一步分析其照射野上下界外扩距离对生存指标的影响。 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1.1个月(9.36-74.22个月),总体局控率:55/57,96.5%,远处复发率:8/57,14%;5年局部控制率:91.1%,5年远处复发率:15.3%;全组5年OS、PFS、DMFS分别为85.1%,74.8%,81.1%;靶区上界CTV≤4.74cm组中位随访时间30.2个月与CTV>4.74cm组中位随访时间32.8个月相比,两组5年OS分别为:96.3%与77.1%(P=0.135),5年PFS分别为96.3%与59.5%(P=0.013),5年DMFS分别为96.3%与69.3%(P=0.038);靶区下界CTV≤8.5cm组与CTV>8.5cm组的5年OS、PFS、DMFS分别为:94.6%与73.9%(P=0.16),77.8%与68.9%(P=0.362),77.8%与83.8%(P=0.938),CR患者缩小靶区上界对OS无影响(P=0.893),但可延长患者PFS(P=0.023)。PR患者靶区大小分组的OS、PFS、DMFS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为:LDH(P=0.028);P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为:靶区上界(P=0.039),化疗周期数(P=0.003);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为:性别(P=0.023),原发肿瘤部位(P=0.012)和IPI评分(P=0.025);其中>2级远期毒副反应均位于较大靶区上界CTV>4.74cm组(P=0.016),1、2级毒副反应多为口干,复发的10例病例中,局部野内复发2例,远处复发8例,无边境复发。局部复发均发生于CTV>4.74cm组、CTV>8.5cm组,CTV≤4.74cm组远处复发占2/8(25%);CTV>4.74cm组远处复发占6/8(75%);靶区下界分组的疗效分析、毒副反应及复发模式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针对早期DLBCL,在化疗有效情况下(达CR或PR),CTV靶区上界缩小至≤4.74cm(INRT≤5cm)而下界≤8.5cm(INRT≤8cm)在真实世界治疗中切实可行,未增加局部复发和降低远期生存疗效。缩小照射野能减少远期放疗副反应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