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的“sol音现象”
【6h】

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的“sol音现象”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长沙花鼓戏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sol音”现象的表现范围

第二章大筒伴奏中“sol音现象”的特点

第一节微分音↑Do

第二节对“中国中指”的存疑

第三节“sol音现象”中的游移性

第三章影响“sol音”现象的几个因素

第一节旋法对“sol音现象”的影响

第二节音腔对“sol音现象”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展开▼

摘要

长沙花鼓戏音乐中有两个典型的中立音↑sol,↑ re。在中国大陆,有专家对它们的来源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长沙花鼓戏音乐中的↑ sol、↑ re是由它的主要伴奏乐器大筒引起的。↑ sol,↑ re是由于左手中指按弦时的特殊压力造成的。正因为它们是由中指压弦造成,所以专家们把这个特殊的音位和指位叫做“中国中指”。 大筒是长沙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它的构造类似于二胡,属于胡琴类拉弦乐器。 笔者对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的↑ sol,↑ re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发现“中国中指”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长沙花鼓戏音乐中↑ sol,↑ re。并且在大筒伴奏中,除了↑ sol,↑ re,还存在有其它的四分之三音,笔者把它们的出现统称为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的“sol音现象”。 对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的“sol音现象”的研究方法的选取,笔者与以往专家、学者研究的最大不同在于:借鉴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把对大筒的研究与演奏者、演唱者、演奏行为、音乐观念、主要表演场所、当地的方言、观众的审美趋向等等联系在一起,它们共同组成一个社会关系的大网,大筒在这个社会关系网中获得它的社会生命,而不是被看成是一个静止的被研究个体。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前言:概述选题依据,研究动态和选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对长沙花鼓戏、其主要伴奏乐器大筒进行介绍,并对“sol音现象”的表现范围进行归纳。 第三部分:对大筒伴奏中“sol音现象”的特点进行简要的阐释。着重提出了↑ do等其它微分音;对“中国中指”的理论提出质疑;指出“sol音现象”具有很大的游移性。 第四部分:尝试着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分析影响“sol音现象”的几个因素。 结语部分:笔者得出自己的一些研究观点: 1、在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并不是所有的↑ sol、↑ re都由中指压弦产生,它们的产生并不能单纯归于“中国中指”。 2、在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并不是所有的声腔伴奏都会有“sol音现象”的出现,它只集中出现在川调中的羽调式、宫调式;打锣腔中的一部分已经川调化的曲调;地方民歌小调的部分曲目。其中,以羽调中的↑ sol、↑ re、↑ do和打锣腔中的↑ re最为明显。 3、“sol音现象”具有明显的游移性,且“sol音现象”正随着当代城市化的进程而逐渐消失。

著录项

  • 作者

    李环;

  •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学科 音乐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长安;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伴奏写法;
  • 关键词

    长沙花鼓戏; 大筒伴奏; sol音现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