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加工方式鹿茸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
【6h】

不同加工方式鹿茸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中药的加工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必备工序;通常是指按照中医基础理论;或根据医疗、调剂、制剂的需要;将采收的中药材进行初步加工或进一步炮制成中药饮片的过程;以达洁净药材、干燥药材、改变药性、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鹿茸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鹿茸的加工炮制方式对鹿茸的化学成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课题研究了鹿茸的加工炮制方式对不同部位鹿茸化学成分的影响;主要包括煮炸茸与冻干茸、排血茸与带血茸、鹿茸片与鹿茸粉3组鹿茸加工炮制品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以期为鹿茸加工工艺的优化及鹿茸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煮炸茸与冻干茸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煮炸茸蜡片、粉片、纱片3个部位的水溶性多糖含量为1.74、1.67、1.03 g/kg;冻干茸的为2.77、3.07、1.22 g/kg。煮炸茸3个部位的粗蛋白含量为80.90%、56.49%、55.50%;冻干茸的为74.76%、63.95%、60.92%。煮炸茸3个部位的氨基酸含量为62.11、46.30、38.27 g/100g;冻干茸的为58.09、47.23、47.37 g/100g。煮炸茸3个部位的脂肪酸含量为9.06、6.20、4.23 g/kg;冻干茸的为9.46、7.54、6.23 g/kg。煮炸茸3个部位的矿质元素总量分别为78.74、278.92、348.37 g/kg;冻干茸的为70.39、232.78、313.11 g/kg。煮炸茸3个部位的生物胺含量分别为312.33、176.88、105.31 mg/kg;冻干茸的为291.77、152.85、114.49 mg/kg。煮炸茸3个部位的核苷类成分含量为4.60、2.95、2.74 g/kg;冻干茸的为5.06、4.24、2.31 g/kg。整体分析;矿质元素表现为煮炸茸高于冻干茸;水溶性多糖、粗蛋白、氨基酸、脂肪酸、生物胺、核苷类等成分则为冻干茸高于煮炸茸。 2、排血茸与带血茸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排血茸蜡片、粉片、纱片3个部位的水溶性多糖含量为1.55、1.78、0.96 g/kg;带血茸的为1.69、1.64、1.01、1.31 g/kg。排血茸3个部位的粗蛋白含量为82.94%、56.60%、59.87%;带血茸的为81.86%、70.42%、57.99%。排血茸3个部位的氨基酸含量为65.69、40.95、39.78 g/100g;带血茸的为63.13、41.99、39.11 g/100g。排血茸3个部位的脂肪酸含量为16.00、10.32、5.51 g/kg;带血茸的分别为14.81、6.04、4.88 g/kg。排血茸3个部位的矿质元素总量分别为59.81、268.40、333.76 g/kg;带血茸的为56.45、239.58、323.10 g/kg。排血茸3个部位的生物胺含量为357.07、226.26、125.18 mg/kg;带血茸的为343.42、216.72、125.15 mg/kg。排血茸3个部位的核苷类成分含量为4.47、3.95、2.68 g/kg;带血茸的为4.14、3.44、2.51 g/kg。总体分析;粗蛋白整体表现为带血茸高于排血茸;水溶性多糖、脂肪酸、矿质元素、生物胺、核苷类等成分则为排血茸高于带血茸;排血茸与带血茸中的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3、鹿茸片与鹿茸粉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方法;将干鹿茸炮制 成鹿茸片和鹿茸粉。鹿茸片的制备过程中分别应用40%、50%、60%的乙醇进行干鹿茸的浸润处理;将干鹿茸劈成碎块;研成细粉;制得鹿茸粉。结果表明;与鹿茸粉相比;40%乙醇炮制的鹿茸片中粗蛋白、氨基酸、生物胺、核苷类成分的含量依次减少5.01%、4.35%、5.90%、27.62%;50%乙醇炮制的鹿茸片中多糖、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分别减少 24.53%、21.07%;60%乙醇炮制的鹿茸片中粗蛋白、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各减少1.65%、20.52%。根据主成分综合评分;50%乙醇炮制的鹿茸片损失最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