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型社会”背景下攸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6h】

“两型社会”背景下攸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县域经济研究理论综述

2.1 国外研究动态

2.2 国内研究动态

2.3 评述

第三章 攸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1 攸县基本概况

3.2 攸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2.1 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状况分析

3.2.2 攸县县域经济结构分析

3.2.3 攸县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3.2.4 攸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横向比较分析

3.3 攸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3.1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调整依然滞后

3.3.2 工业化程度较低,工业综合实力有待加强

3.3.3 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

3.3.4 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经济规模水平偏低

3.3.5 支柱产业还很薄弱,带动能力不足

3.4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

3.4.1 自然区位条件影响

3.4.2 企业融资环境差,发展资金缺乏

3.4.3 高级生产要素缺乏,科技落后

第四章 两型社会是攸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4.1 两型社会的概念与内涵

4.2 两型社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4.3 两型社会是攸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4.3.1 是促进攸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4.3.2 是建设可持续型县域经济的需要

4.3.3 是适应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4.3.4 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4.4 攸县两型社会建设现状评价

4.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4.2 评价方法的选择

4.4.3 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攸县县域经济优化思路

5.1 突出产业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5.2 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

5.3 优化调整工业结构,推动新型工业化

5.4 整合资源,推动生态旅游业发展

5.5 优化区域空间开发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

5.6 对接长株潭和株洲市区,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第六章 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攸县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6.1 建立高效能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

6.2 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6.3 壮大民营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6.4 加快引智力度,以人才促发展

6.5 以人为本,解决好农民工、城镇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和安全生产问题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搞好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给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作为株洲市两型社会协调发展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攸县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高效发展,是摆在其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其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主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对“两型社会”背景下攸县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探索。首先,本研究在全面梳理国内外关于县域经济理论的研究动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从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状况、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和县域经济发展横向比较几方面对攸县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由此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进一步分析其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然后,在全面分析两型社会内涵及其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两型社会是攸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促进攸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建设可持续型县域经济的需要、是适应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法对攸县两型社会建设状况进行初步评估,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攸县两型社会建设状况一般,有待进一步发展。最后,结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探讨攸县县域经济结构优化的具体思路,主要有突出产业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优化调整工业结构,推动新型工业化;整合资源,推动生态旅游业发展;优化区域空间开发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对接长株潭和株洲市区,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等;并据此提出攸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为“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攸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