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汉语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
【6h】

现代汉语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界定

1.2 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理论和方法

1.4 本文语料来源

第二章 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构成

2.1 语表组合形式

2.2 结构与标记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类型

3.1 句法上的并列类型

3.1.1 合取式并列

3.1.2 析取式并列

3.2 语义上的类型

3.2.1 理性意义上的同指关系并列

3.2.2 联想意义上的关联关系并列

第四章 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条件

4.1 句法层面上的可分性

4.2 语义层面上语义的转换性

4.2.1 语义上对象的无指性

4.2.2 语义上的转喻性与隐喻性

4.3 语用层面上语境的作用

第五章 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各结构项的排列顺序

5.1 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各结构项的排序原则

5.1.1 逻辑语义原则

5.1.2 形式原则

5.1.3 语用原则

5.2 制约多项语义异类并列名词性成分排序的因素

5.2.1 内部因素

5.2.2 外部因素

第六章 结语

6.1 论文基本观点的归纳与创新点

6.1.1 论文的基本观点

6.1.2 论文的创新点

6.2 本课题研究的展望

6.3 论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立足于语义认知理论和三个平面理论,从纯粹语义角度出发,对现代汉语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现象进行探讨。本文运用形式与语义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原则,对在语义上不属于同一语义类或语义范畴的多项名词性成分的并列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力求做到考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
   第一章,绪论。对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进行界定,介绍与多项名词性成分并列相关的研究现状,阐述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理论和方法,介绍本文的语料来源。
   第二章,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构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语表组合形式。与典型的多项名词性成分的并列相一致,现代汉语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在结构形式上也讲求对称同一,体现了名词性并列短语的共性。(二)结构与标记之间的关系。由于缺乏语义上的亲近性,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多以有并列标记连接的形式出现,语义距离大了,语表形式上的距离也远了。
   第三章,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类型。句法上,根据并列结构内各结构项与外部句法成分的关系,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可分为合取式并列和析取式并列;语义上,从各结构项之间的语义关联出发,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可分为理性意义上的同指关系并列和联想意义上的关联关系并列。其中句法上的并列类型主要是指名词性成分与外部句法成分的句法关系,而语义上的并列类型是从语义本身出发考察各并列名词性成分在语义上的关联。
   第四章,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条件。典型名词性成分并列的条件是语义上的接近性和等同性。本章我们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论述多项在语义上处于相对无关关系的名词性成分的并列的条件。句法上的可分性、语义上语义的转换性、以及语用上语境的作用是制约现代汉语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主要条件。
   第五章,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各并列结构项的排列顺序。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依靠句法上的可分性、语义上通过语义的转换达成的关联性以及语用上语境的作用达成了并列。但各结构项在并列的同时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也遵循一定的排序原则。这一章,主要从多项语义异类并列名词性成分各结构项的排序原则以及制约多项语义异类并列名词性成分排列顺序的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在排序时主要遵循逻辑语义原则、形式原则和语用原则,这三者在排序过程中也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影响排序的因素从语言内部来讲,主要是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从语言外部来看,主要体现为语用环境和认知心理因素。
   第六章,结语。总结全文的研究内容,对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并提出论文的创新之处、研究展望与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