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及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以伯尔曼《法律与革命》为视角
【6h】

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及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以伯尔曼《法律与革命》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1 伯尔曼理论中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形成的背景

1.1 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形成的经济背景

1.1.1 商品经济的出现

1.1.2 领主“依附”民来到城市

1.2 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形成的政治背景

1.2.1 城市处于宗教权威和世俗权威的抗争中

1.2.2 城市居民争取自治的斗争

1.3 西方中世纪城市自治形成的法律文化背景

1.3.1 古希腊民主自治文化传统

1.3.2 古罗马民主自治文化传统

2 伯尔曼城市自治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2.1 城市共同体是西方法律传统形成的载体

2.1.1 城市共同体的共同意识

2.1.2 城市共同体是世俗的政治共同体

2.1.3 城市共同体的有机发展与教皇革命密不可分

2.2 “社会契约”是西欧城市自治的内在根基

2.2.1 “社会契约”的理论探索

2.2.2 中世纪“社会契约”的表现形式

2.3 行会自治是西欧城市自治传统的缩影

2.3.1 行会自治是城市政治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

2.3.2 行会的功能

2.4 城市法是中世纪城市自治行为规则的法律体系

2.4.1 城市法渊源及制度建设

2.4.2 多元法律体系并存是城市法运行的法环境

2.5 市民阶级是推动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中坚力量

2.5.1 市民阶级的特点

2.5.2 由市民阶级取得管理权的意义

3 伯尔曼城市自治运动理论为人类法治理论增添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3.1 为人类法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历史范例

3.2 指明了城市自治是西方法治化运动的一个必经阶段

4 伯尔曼城市自治理论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4.1 伯尔曼城市自治理论引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制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4.2 目前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制度的建设情况

4.3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制度存在的问题

4.3.1 国家控制背景下居民缺少民主参与意识

4.3.2 自治社区居民权利得不到有效落实

4.4 解决问题的重点

4.4.1 培养基层自治组织共同体意识

4.4.2 健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11世纪晚期的宗教改革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宗教世界与世俗世界的分离,二元分立多元政体的局面为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契机。农业垦殖运动和农业技术的改进使农产品和剩余劳动力大大增多,为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教皇革命对外的经济计划和军事计划打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这为日后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埋下了伏笔;为了与教皇政权抗争,与教会法律体系相对应的世俗法律体系首次形成,城市法在这种大环境下迅速成长起来。
   西欧中世纪城市共同体是西方法律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受教皇革命等因素的影响,由宣誓誓约确立的有共同价值取向、共同信仰的世俗的政治共同体。“社会契约”贯穿中世纪城市政治经济法律生活,是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内在根基,也是维系城市权威的重要保障。作为城市自治传统缩影的行会,在城市生活中起着整合和协调多元利益的作用,此外,行会还通过参与等级会议起到制衡政府权力的作用。城市法是城市自治行为规则的法律体系,是城市居民实现权利的重要保障,它的主要渊源是习惯、特许状、城市立法、行会法令等,多元法律体系并存是城市法得以运行的法环境。民主自治的市民阶层的产生代表着自上而下的统治模式被颠覆了,市民阶级表现出强烈的共同体意识、法团性和世俗性,但是由于这个阶级产生于封建社会,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性以及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性的特点。伯尔曼关于城市自治的理论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为人类法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历史范例,指明了城市自治是西方法治建设的一个必经阶段。
   我国没有像西方那样的自治传统,也没有深厚的民间法根基,所以,将自治理念融入我国法治内涵,需要从基层实践做起。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我国完善法治建设做出的努力尝试。现实中,居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出现居民民主参与意识不强、居民权利有法规难实现等尴尬局面,要走出这种困境,笔者认为,需要着重培养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共同体意识和完善自治组织制度两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