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学武术操创编与教学实践研究——以郴州市三中、湘南学院附小为例
【6h】

中小学武术操创编与教学实践研究——以郴州市三中、湘南学院附小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引言

1.1 研究的理论、实际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个人见解

1.2.1 武术操相关概念研究

1.2.2 武术操创编和教学的相关研究

1.2.3 关于武术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

1.2.4 国外武术操创编与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

1.2.5 个人见解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访谈法

2.2.5 教学实践法

3.武术操创编理论研究

3.1 武术操的创编定位

3.2 武术操创编的原则

3.2.1 强健身心与传承文化的统一性原则

3.2.2 针对性与衔接性统一的原则

3.2.3 简易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

3.2.4 时代性与民族性统一的原则

3.3 武术操的价值功能

3.3.1 武术操的生理价值功能

3.3.2 武术操的心理价值功能

3.3.3 武术操的传承民族文化价值功能

3.4 武术操的特点

3.4.1 动作简单易学、实用性强、融技击防守于一身

3.4.2 动作形态多样、妙趣横生、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3.4.3 动作招式灵活多变、练习形式多样、表演性强

3.4.4 武术操健身性强,文化性突出

3.5 武术操的分类和难度等级

3.5.1 武术操的分类

3.5.2 武术操的等级

3.6 武术操素材选择与创编方法

3.6.1 武术操素材的选择

3.6.2 武术操创编的方法

3.7 武术操创编程序与撰写方式

3.7.1 武术操创编程序

3.7.2 武术操撰写方式

4.武术操教学实践研究

4.1 武术操教学组织形式和流程

4.2 武术操教学中的创新思路

4.3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4.3.1 学习兴趣的前后测对比分析

4.3.2 攻防特征和难易程度的分析

4.3.3 课后主观感觉疲劳程度分析

4.3.4 课堂音乐使用效果分析

4.3.5 动作、音乐创编的评价分析

4.3.6 教学考评情况分析

4.3.7 对武术操教学用途的分析

4.3.8 习武动机和武术操的作用分析

4.3.9 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情况分析

4.3.10体育教师教学兴趣、教学能力和参加培训态度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附件6

附件7

致谢

展开▼

摘要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武术教育对培育民族精神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如何创编出既使青少年学生产生兴趣并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又能从中学到传统文化知识、易于教授和推广的武术教学内容,这是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中首要任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践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武术操创编与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郴州市三中和湘南学院附小的二个普通班级作为实证教学案例,通过对所创编的武术操的教学兴趣、动作难易程度、武术文化体现、攻防特征、音乐评价、作用等进行分析,探析中小学武术操创编与教学的相关问题,旨在为推进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武术操创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中小学武术操创编的定位,应贯穿健身性和文化性的思想,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不失武术风格,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遵循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体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目的。
   (2)中小学武术操创编的原则有强健身心与传承文化的统一性原则、针对性与衔接性统一原则、简易性与艺术性统一原则、时代性与民族性统一原则;创编的方法有整体法、分步创编法、移植法、综合法等。
   (3)在“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思想下,学生对学习武术的动机比较纯正,目的明确;创编的武术操动作简单易学,攻防特征突出、符合学校武术教学改革要求;动作和音乐的创编得到大部分师生认可,运动强度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武术操学习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对推广和普及武术运动、培育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4)武术操教学考评采用学生自我评定、组内互相评定和教师评定三方面进行综合;对技能成绩的评定,采用定量评定与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
   (5)对武术操用作体育课前准备活动、取代广播操的态度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师生表示不能够完全接受;普通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兴趣一般,对武术操的教学能力表示基本能够胜任,大多数体育教师表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进行定期的武术培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