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技工学校养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新余技工学校为例
【6h】

技工学校养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新余技工学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课题的理论意义

三、课题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西方养成教育的研究

二、我国养成教育的研究

第三节 养成教育的相关概念

一、养成教育

二、技工学校养成教育的特性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余市技工学校养成教育的现状

第一节 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背景

一、学校概况

二、开展养成教育旨在落实德育工作

三、开展养成教育缘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二节 开展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学习,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二、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优化环境,创设良好校园氛围

四、重视身教,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五、循序渐进,划分阶段教育内容

第三节 养成教育的效果

一、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习惯

三、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

第三章 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不尽完善

二、教育流于形式

三、教育方法不够科学

四、学生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唤醒

第二节 影响养成教育实施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的原因

二、学校的原因

三、家庭的原因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第四章 养成教育实施的对策及提议

第一节 实施家校联合,构建教育合力

一、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准

二、强化家校交流合作

第二节 制定科学的养成教育制度,满足学生需求

第三节 加大投入,强化师资建设

第四节 注重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第五节 多方协调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新余市技工学校新生行为习惯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Ⅱ 新余市技工学校养成教育成效调查问卷

附录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大中专院校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却在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方面做的远远不足。此外,教育方式也有不协调现象的存在,主要注重课堂上四十五分钟的教育,而大大忽视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这样一来,学校教育就不能很好的衔接上社会教育,这种不均衡的教育方式滋生了学生们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个人主义非常明显,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一般不会顾及其他人的感受,也就是集体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礼貌,在学校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荣誉感不强,而且经常性的与家长和教师发生冲撞;日子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缺乏广阔的胸襟与伟大的理想,只是看着眼前太平就觉得满足;好冲动,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和同学争吵甚至打架斗殴;不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不管家里经济状况怎么样,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顾家长的辛劳;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事都不管,反正只要不关自己的事都不是事……有这么多不良的现象存在于各个院校当中,怎能不让人担忧。
   所谓的养成教育,其实是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它的着手点是行为训练,之后又联合不同的教育形式,并通过待人接物、社会公德、言行举止、品行能力、基本道德等作为主体教育形式,旨在从整体上提升个人“意、知、行、情”等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通常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五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即生活自律、职业道德、爱国守纪、勤奋学习、文明礼貌。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院校的学生在在行为习惯以及良好意识方面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卫生习惯、爱惜粮食、语言文明、爱护公物、打饭排队等方面,综合这些因素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无论在道德水准方面,还是整体素质方面都不如从前了。所以说,目前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还属于不够成熟的个体,无论在生活习惯上,还是在学习能力上都存在比较大的塑造空间,我们只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可以得到很大改善的,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学生们优良的品性,所以说针对中职学生开展有效的养成教育,从各个院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是相当紧迫的。
   本论文通过新余市技工学校这个实实在在的例子,详细介绍了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养成教育上所运用的方法和路径,以及所获得的实情反馈,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总结出养成教育对学生带来的巨大帮助,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包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完美人格的塑造、卫生习惯的培养等。另外,利用养成教育“环境场理论”对教育理念进行深入浅出的探究,对中等职业学校做了全面的分析,原来养成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开展情况同样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对实际情况联系的不紧密、采取的方式方法有待改善、制度设定的不科学性等,当然,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的解决问题,各个院校应当组建团队研究应对方案,通过合理的手段提升养成教育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为了学生的教育,更为了学生的未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