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汉侍中研究
【6h】

两汉侍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西汉时期的侍中

第一节 西汉侍中的发展变化

一、汉武帝以前的侍中

二、汉武帝以后中朝官的侍中

第二节 西汉侍中的人选和职掌

一、西汉侍中的人选

二、西汉侍中的职掌

第二章 东汉时期的侍中及其机构的设立

第一节 东汉侍中的发展变化

一、作为专官的侍中

二、侍中机构的设立

第二节 东汉侍中的人选和职掌

一、侍中的人选

二、侍中的职掌

第三章 侍中与两汉中枢政治

第一节 侍中与外戚的关系

第二节 侍中与中常侍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侍中为秦官,汉承秦制,沿用此官职。侍中初为丞相吏,入侍天子,是君主与丞相之间的联络官。西汉武帝时期,侍中成为加官,从此正式登上政治舞台。东汉初期,取消加官制度,侍中成为秩“比二千石”的专职官。到东汉末年,灵帝设置了侍中的专门机构——侍中寺。正是这样一个最初官职低微的侍中,曹魏时期却成为政权决策中枢的重要角色,甚至最后演变为三省制度中的门下省。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的介绍了文章的选题依据与意义以及本文的写作方法。同时,对学术界前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初略的梳理。第一章,探讨侍中在西汉时期的发展变化。由于“侍中”一词最早出现于秦朝,而且史书中有与侍中相关的具体事例记载,所以侍中在秦朝时期就已存在。汉承秦制,直到汉武帝时期,侍中发展为加官。侍中为皇帝的近密之臣,其担任人员可以分为六类,以外戚和功臣及其子弟为主。西汉加官侍中有照顾皇帝的日常起居,君主出行的护卫军,顾问应对、拾遗补缺等五个重要职掌。第二章阐述东汉侍中的发展。东汉侍中成为专官,对担任者素质要求有所提高,侍中的长官也由“仆射”演变为“祭酒”。人选上更加的倾向于外戚和儒臣,职掌上则增加了谏诤和对经书的校对、讲解,以及平省尚书事等方面。第三章论述两汉时期侍中对中枢政治的影响。由于东汉外戚宦官专权严重,所以笔者主要从侍中与外戚的关系以及侍中与中常侍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由于侍中人选两汉时期一直多为外戚,所以侍中与外戚关系较为密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