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健康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区域差异研究
【6h】

我国健康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区域差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

2 健康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概述

2.1 健康投资的相关理论

2.1.1 健康和健康投资的内涵

2.1.2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2.1.3 明塞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2.2 包含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理论

2.2.1 阿罗的“干中学”模型

2.2.2 罗默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

2.2.3 卢卡斯的经济增长模型

2.3 健康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

2.3.1 健康投资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2.3.2 健康投资产生经济增长效应

3 我国健康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地区分解与差异

3.1 健康投资区域差异的现状分析

3.1.1 健康投资的范畴与测算

3.1.2 我国各区域健康投资的现状

3.1.3 我国健康投资水平的区域差异和趋势

3.2 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3.2.1 经济增长水平的衡量

3.2.2 我国各区域人均GDP现状分析

3.2.3 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指数的现状分析

3.3 我国健康投资和经济增长水平趋势分析

3.3.1 健康投资指数与人均GDP发展趋势分析

3.3.2 我国健康投资指数与经济发展指数的发展趋势分析

4 我国健康投资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

4.1 健康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4.1.1 健康投资指数与人均GDP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4.1.2 健康投资指数与经济发展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4.2 研究框架和模型的设定

4.3 数据的选取和来源

4.4 实证回归分析

4.4.1 单位根检验

4.4.2 协整检验

4.4.3 均衡方程的估计

4.5 小结

5 提高我国健康投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5.1 增加对健康的认识和投入力度,发挥经济增长效用

5.1.1 加大财政公共卫生投入力度,支持健康事业发展

5.1.2 促进健康保险发展,形成社会性健康投资意识

5.1.3 普及健康知识和健康教育,增加居民个人健康投资

5.2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2.1 东部地区保持优势,充分发挥健康投资的作用

5.2.2 东北地区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健康投资空间

5.2.3 中西部地区抓住机遇,激发健康投资效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健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本,是其他形式人力资本得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国内对教育人力资本的研究日渐成熟,而对健康这一同等重要的人力资本的研究才刚起步,关于健康投资现状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健康投资及其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和东北四大经济区域,首次构建健康投资这一综合指数度量健康投资水平,用经济发展指数衡量经济增长水平,研究分析我国健康投资与经济增长现状,并实证分析二者间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健康投资和经济增长水平高于全国水平,其次是东北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水平偏低;相关性分析说明我国健康投资与经济增长高度正相关,系数高达0.97;实证结果显示健康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区域差异明显,东北地区效应最大,高达1.95个点,而东北地区仅为1.04;此外,省际效应也存在巨大差异,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健康投资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增长效应,而西部地区西藏、甘肃等省产生效应比较滞后;另外研究还发现存在健康投入水平与其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不匹配的现象,我们从资源利用效率、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等其方面做了简单分析。
  最后,根据前文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加大财政公共卫生投入、支持健康保险发展、普及健康知识、健康教育,提升对健康的认识和投入力度,挖掘潜在经济增长效应;东部地区保持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优势,东北地区重视技术、注重管理,中西部地区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从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